flody wrote:...不過把買說成"投資",用不著這麼執著這兩個字上...


無論用手機相機或任何器材,掏自己的錢當然買自己的需求與樂趣,根本不必在乎別人如何看待;

回文的主要目的還是在於討論”花費”這回事,如何用同一筆預算可以符合更多的拍攝選擇與自由;各系統與品牌都有各自的優劣,同時都有在用當然會有自己一些截長補短的看法(講難聽一點的話叫作”個人偏見”...

Bon Voyage!


一開始是從40D入手, "聽別人說"以後遲早都要上FF, 所以不要買EF-S鏡頭, 故當時手上除了Kit 17-85, 最多同時擁有4顆L, 但最終我沒上FF啊! 不是買不起, 都買了四顆L, 雖然是不多, 但這四顆足夠換一台6D回來了還有剩..., 為什麼? 倒也不是失去了興趣, 只是覺得人生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就暫時先把手上的器材出清, 只留下40D+24L II+一顆沒人要的55-250, 後來因為轉戰M43帶出國用, 又把24L賣掉換GX1+25/1.4+9-18...這不就是嗎? 不論器材當時是買二手或新品, 一來一往, 都是價差啊! 現在的決定, 日後看起來不一定是最好的, 可是當下你也沒別的選擇, 因為當時在無反, 並沒有太多選項可以考慮, 而以現在相機市場的兩極化, 誰又可以知道5年後會發生什麼事?
一直到2015年要結婚了, 打算自己拍婚紗, 考量到手上的器材, 因為閃燈系統的關係, 再次入手買了EF系統的 35/2 IS當主力鏡, 剩下都用租的, 結果, 現在女兒出生了, 35/2也是被我賣掉換了M6K2啊! 你說我最後會不會上FF, 我現在可以告訴各位, 應該不會, 因為要帶出門的東西太多, 且我最想要的RF定焦小三元目前也只有35/1.8 & 85/2, 而RF系統就算是之後會出APS的RF-S, 我也不會買, 這種產品, 乾脆直上RF就好, 再回頭買RF-S, 才是真正的投資失敗, 目前M6K2+22/2+32/1.4是我最好的選擇, 11-22在之前去日本玩時, 就已經買了, 以上M系列全都是買二手, 將來如果要脫手, 我的損失也不會太大, 不過以目前二手更迭的速度來看, 我本來打算之後有長焦需求, 就去租小白IS來轉接, 但等到我女兒可以參加運動會, 會不會EF系統已經消失拉? 這是我目前比較失算的地方 XD
回過頭來看開版大的問題, 確實, 在M系列, 要能吃下3千萬畫素的鏡頭, 如果不轉接, 大概只有32/1.4有這個能力, 但你說預算10K, 要人家直上FF, 還要買一顆廣角或標準焦段, 那預算的差距也太大 XD
都還不確定會不會繼續拍下去, 我是真心建議可以去租鏡頭租機身拍個一天看看, 看看別人說得好乾淨好漂亮的FF是什麼, 然後看看價錢, 再思考該不該頭直接洗下去, 說真的, 如果真心覺得會持續拍下去, 就把銀彈準備好, 直上FF; 預算有限, 就像M大說的, 去二手找顆EF-S 17-55/2.8回來轉接, 也會發現另外一片天喔!
BikeLover wrote:...富士最新發表的 X-S10 , 可以請您講評...


假如是對入手富士X系統有興趣的話...就初步印象而言...沒啥疑慮地推!
PS:我並沒有”討厭”富士,說”出清”也沒全賣掉(XE2丶35 1.4丶1855 F2.8-4.0二手價不值所以根本沒丟出來賣),只是未來幾年預算規劃會以老佳R系列為主,現在只是在觀望特高畫素機身有沒有要出,有的話再一次下手機身+RF特規的鏡頭,而這些器材都離”便宜”這兩個字會非常遙遠,所以才會去”處理”使用率偏低(但不是”不好”)的器材;

至於是否會再入坑...預算與時間都沒啥空間了;取捨之間APS-C只會延續C家,M43因鏡頭體積與特規因素也會留著,這是審慎評估後的決策,所以對富士就不會有啥”衝動”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