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新訊】Canon EF 70-200mm f/4L IS II USM 與 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 同步發表!

diffusionless wrote:
MTF是不能跨廠比較,連同上面 CANON與NIKON比較...(恕刪)


各方官的都不能比較,那不就是各廠的都在騙人囉
相對,誰測的都是不準的了,是吧?
那也就無一,可有參考價值了,是吧?

正確上,沒有國家標準,至少也要有公會、協會來認證吧?

非官方的,我從來就是,第一最𣎴信的OXD
暱稱都重複 wrote:
小小白IS有防塵肪...(恕刪)

肯定有防塵防滴的,這次主要訴求就是耐用度,這點也是這次兩隻鏡頭特別宣傳的部分

這次發佈的時間點剛好錯過了世界杯
不知道CPS會不會提供小白三給攝影師使用,對於球場複雜光線可能會有不錯的表現
AbdA wrote:
各方官的都不能比較...(恕刪)

這樣講就顯得只是覺得不如預期,而覺得全部都是錯誤,特別是所謂官方是公家政府單位,即使是SONY出的產品和台灣廠商出的產品都只是私人企業,都不是公家政府單位,如何用"官方"

相反其他測試單位,我們通常稱第三方,雖然一般第三方並不一定是正確,但是利益迴避關係,做出結果比較,有同樣基準是比較可以看出數值客觀性。



只是要有心理準備,大部分廠商MTF有到頂的,都是有問題,也就必須要小於1,即使你是最佳光圈也不應該這樣,例如各家炮鏡,SONY則是有許多是特別誇張,他只能提供相對特性,而無法針對數值。

這裡並不是各廠欺騙,而是MTF本身是難以用簡單測試來定義









關於測試來說,例如,這顆蘋果是100g,但是請問不同磅秤得到結果會一樣?
例如像折射率、曲率等這些是簡單物理與數學簡單基本定義,可以使用單一波長雷射光做測試源,會影響結果就只剩下感測器的精密度,
也就是你在不同廠牌的機器,測試出來,會有數值差異,所以通常會有所謂標準試片做基準,例如:空氣折射率為1,平面的曲率為無限大,讓這些數值至少是在精密度範圍是同樣結果。





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本身物體通過鏡頭成像,評估物與像還原函數。

所以她的基準點是測試來源,這部分有興趣可以參考Williams, Charles之"Introduction to the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或著參考Introduction to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因此,各家會有各自測試來源方式來獲得,中間轉換還原。
例如Methods for Measuring Resolution and 50% MTF

他測試來源是使用


像是ISO12233本身是數位相機規範中來測試解析度,雖然是數位相機標準,這個也不是鏡頭標準規範。



LENS RENTALS測試使用Trioptics MTF機器




SONY應該不是用ZEISS K8 MTF測試,否則曲線結果不會和ZEISS相差那麼多





因此,倒不是MTF測試結果皆不可信,而是至少需要在同樣測試基準,才可以做評斷,而不是各自取各家MTF做直接性比較。
而且最終還是以實務照片做比對,這樣參考性才會比較精確。

diffusionless wrote:
因此,倒不是MTF測試結果皆不可信,而是至少需要在同樣測試基準,才可以做評斷,而不是各自取各家MTF做直接性比較。
而且最終還是以實務照片做比對,這樣參考性才會比較精確。...(恕刪)


簡單講,都是人家的規格(規範),基本上都會尊行一些標準的!達不到就是欺騙!

例如:
要在某個國家地區鎖售一個電子產品,現行上以美國言,一定要通EMC(防干擾與抗干擾),然生產廠商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儀表,而要達哪個標準(水準),設計上與自我驗證都是第一要通過的,然再送國家公定單位檢測認証通過,才能檢附該証明去聲請發售許可,有的第一時間雖可不再在當地受檢,然還是有上市後的可能針對隨機插樣檢查,而賣者大家都會很戰戰兢兢的,不然一有過不了關就得回收或被取消。可說生產者,無論如何都是用「超標」值在應對,所以我才會很信各廠官方的,尤其是那些大廠。

這個「超標」值,就如那個MTF曲線,必要會在之上,坊間的除非有被認證,或說要有各生產者認可,不然看看就好。
請問有人知道EF 70-200mm f/4L IS II USM 台灣什麼時候上市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