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認同上面大大說的~常用的焦段還是要在觀察一下~當初S35(A)出現時~ 全台缺貨有錢也沒得買~最後我直接上35L~後來有機會玩了一下S35(A)~ 發現只要偏暗就給你拉風箱~慶幸當時沒買到~~當然S35(A)也有一陣子了~ 希望SIGMA能大幅度改善這問題~讓副廠壓迫原廠~
StudioAW wrote:要達到與原廠相同的準焦率應該是滿容易的才對!!...(恕刪) 光學部分,都是電腦輔助設計,只是在於目標,現有製成技術與開發新材料差異。也就是一些鏡頭可以設計出來,但無法做出來,可能是出在非球面精準度,或著現有玻璃材料沒有匹配。像是NIKON 14-24/2.8也是很早就設計出來,但是非球面技術還未能配合上,數年後高精密模造非球面進步後才推出。對於一般人通常只會看到鏡頭標示非球面 ED UD等鏡片,但實際上它是有很多不同種類鏡片構成。像是NIKON 小黑三80-200/2.8,通常只會看到3個ED鏡片但實際上,他是有下面各種組合在一起。對於原廠來說,向CANON NIKON SONY等大都是不推出其他系統鏡頭,所以本身設計鏡頭只有自家可以使用,在設計成本就遠比這些副廠高上許多。對於光學來說,所謂原副廠之間,其實差異並不是很大,只是有些技術原廠較早掌握,現在光學玻璃都是規範化,就算LEICA也都是購買玻璃來使用。自動對焦部分,理解相位原理,你就會知道,副廠是很難追上,因為關鍵在於相位對焦是一個串聯結構,所以即使你可以調校移焦,也很難調校在低光度支援問題,特別是CANON有特別設計針對快速對焦。要破解是還好,但要做一樣,本身難度是想像還難!紅印湛藍 wrote:T大買了原廠 就不會...(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