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想你談的是可見光的解析度,指的是一個物件能被光所描寫的極限
人家問的是鏡頭對光的解析度,所以指的是一個由光組成的影像在一個截面(感光元件或鏡頭的平面)上的光子密度
恕刪)
有點傻眼?
恕小弟無禮!
敢問您是物理教科書是用哪一本,小弟的物理是用Halliday/Resnick/Walker,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Extended。
因為通常在談論到光學影像部分,只會用折射(reflection),不會散射(scattering)這種字眼。
光子是在使用粒子特性才會使用。
另外光通過鏡頭成像中,因為像差關係,所以會有有限解析度。
其中鏡頭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空氣等各種會產生折射現象物質都可以作為鏡頭,就像當初會拿電磁鐵當作電子鏡頭是一樣,只要可以產生偏折變化就可以作為鏡頭。
鏡頭可以很糟讓解析極差,所以一般是不會談下限問題,但是因為會有繞射像差影響,使得鏡頭解析度最高值是繞射像差決定。
也就是不管是球面像差 軸向色像差等大都是隨著光圈縮小而解析度提高,但是光圈縮小到一定程度,就會因為繞射像差影響使得解析不再提升,開始雖著光圈而解析度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