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c wrote:我沒有想蓋樓的意思,...(恕刪) 你弄幾張圖,讓大家猜!但你的本意在你心裏!「有多少錢,想拍甚麼,錢花下去不要有遺憾就好等資本更雄厚了,自然又可以發現更多新大陸」誰能這樣解讀?猜圖,也能轉念猜到你的本意那也是運氣!這種命題,零分!
沒關係啦~~這種片幅猜猜樂的文偶爾發出來,也算是娛樂大家一下呀當作考驗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累積後,對片幅的感觸是不是更多了其實我覺得猜錯也無妨,因為我想應該會有能把m43拍得跟ff一樣強的高手,當然也會有把ff拍得跟dc一樣的....「高手」吧~XDD就像我有個同學去歐洲玩,拍了不少照片,我也按了不少讚,吸引我動指頭按讚的倒不是構圖色調技巧之類的,有按的大多是我覺得新奇沒見過的東西…後來有天一起吃飯時,他聊說他把工作辭了花幾十萬去歐洲玩了好幾個月之類的當時還花了20萬買D4就是為了拍歐洲遊bla bla.....前面的炫耀話倒也沒覺得怎樣,但後面這段話他一說出來,真是令我大吃一驚!久久不能回神..接下來他說的我就自動消音了,因為我腦海只盤旋著「有$$真好、有$$真好.....」(這樣應該就曉得他是我所說哪一種高手吧)---------------------------------閒話聊完了來認真回個文~~贊同bluesystem兄所言~「全片幅的景深可以比較淺」是常見的誤解應該說這樣解釋全片幅的景深比較淺是不夠嚴謹很容易讓人誤解。從m43一路換到ff,每台機子也都繳過學費帶去外拍過,我跟樓主一樣,也曾去比較不同片幅到底是差在哪裡勒?(真的有差阿@@不然銀子怎差那麼大?!)淺景深幾乎是每台相機都能營造,這是確定的。片幅大小不同的情況下,使用焦段相同的鏡頭,投射在片幅越小的感光元件上的成像,會越趨局部,例如同樣使用14mm焦段拍攝,m43的照片看起來是廣角;ff的照片就變成超廣角,效果如同m43的7mm。換個角度來看,為了達成相同的構圖,在使用相同焦段與光圈的條件下,會因為ff感光元件,距離被拍攝物會比m43感光元件更近,所形成的景深就會比m43淺,比m43營造壓縮感更強的散景,拍攝全身人像時尤其顯著,例如用m43的35-100mm,使用100mm端,光圈F2.8,在拍全身人像時,離md的距離會比ff用新百微還來得遠,也就是ff能營造出比m43更淺的景深原因所在。樓主或許可以說,如果是平常網上po像樓主的範例照片,若沒商業廣告或大圖輸出之類的特別需求,新手玩家應該就不需要花大把銀子上全幅了...真希望我「高手」同學能看到這篇文章XD並非玩m43的人就都是新手,也並非玩ff的人就是專家,只要每天拿相機調一些參數,按個幾次快門,看看別人拍的照片,每天就都會有不同的心得產生所以...每天都還是在學攝影!
kabapro wrote: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同一個焦段要拍同樣大小的構圖,小片幅要退的更遠...這點在室內影響會很大 對, 所以相機跟被拍攝者的距離就變遠了->淺景深(背景虛化)的效果就會變化.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人會用淺景深(背景虛化)的程度來判斷是不是全幅機的原因了.應該這麼說,如果一定要求背景很糊的照片, 全片幅構圖比較自由有彈性. M43就要用大光圈廣角鏡來克服, 偏偏大光圈廣角鏡=貴.小弟我從十幾年前的第一台數位相機KODAK DC210開始到現在, 本來也考慮要買全片幅.後來發現自己要的是「我願意隨時帶出門」的,跟「拍完不要花很多時間後製」就能滿足的相機....這種東西回歸到看個人需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