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這後製怎麼弄的啊?很有FU

風輕揚 wrote:
台灣婚攝幾乎都是拍結...(恕刪)

我覺得市場決定一切 拿這給新人看也會說很漂亮 但願意自己的照片比照辦理的新人卻不多
除非新人是俊男美女麻豆級的 不然他們多半不愛這麼真實的手法 還有新人很多都有數大就是美的心態
就像剪頭髮的設計師 不敢剪掉少量的頭髮卻收了一兩千塊一樣客人會反彈 反而不會在意設計師的觀察力及專業(他只要剪去少量的頭髮卻能創照出新的生命)

舉例自己最近拍攝的一張

廣受新人朋友好評的一張照片 若朋友們不先說好的話 新人第一句話應該是:皮膚怎麼拍黑了
所以攝影師要不要大膽點 冒著被打槍的危險?! 這點內心戲可能比蜘蛛人3演的內心戲還長

寫完才發現我跟michael.gallery大寫的很類似
Cliff 曾經是全美top10婚禮攝影師,他是拍新聞攝影起家的,後來轉婚禮攝影,也曾上過Jay Maisel的課及影響.

我在kelby training裡看過他對於婚禮及光線的處裡教學影片,很會觀察光線的來源,調性與運用,他每次大部分都帶兩台NIKON D3系列,配合85mm及24-70mm來運用.

他也後製,但不多,原始掌握光線的運用是他的優勢,善於捕捉感動剎那是讓他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

neomax wrote:
Cliff 曾經是全...(恕刪)


這證明一件事。
好好的扎實的練好攝影基本功,比後製實在。
畢竟真金不怕火煉。

不是說後製不重要,也不是看不起後製。
而是說,與其把時間耗在電腦上,不如去學習尋找屬於光線和創意。

AlexHsu wrote:
看那張很多人在會議室進行儀式的照片,
只靠現場燈光,大家在拍手,卻沒有糊掉,
顯然相機的高ISO很乾淨,讓攝影師可以放心的按下快門。

需要高檔的器材才能表現出這樣的效果。
...(恕刪)

攝影師的相機的確很高檔,高ISO表現也確實很好~
但,你怎麼知道真的只有吃現場燈光?
打跳閃也是有可能的吧?

那幾張的背景亮度低到不可思議,但主體亮度卻又很夠~
(邊緣甚至接近黑色,就算考慮到暗角的影響也太誇張)
現場光若真的如照片般我才會覺得不可思議~

這幾張我個人的解讀是:
1.中高速快門(至少要能凝結拍手的速度),
2.適度的ISO(不一定要高ISO),
3.外閃打光,背景光不用吃太多~(可以參照頭上吊燈幾乎沒有過曝到出現光暈,背景也偏暗~)
4.左方兩位女士的背上有高光源,但是周圍卻明顯暗得可以,不應該存在實際現場燈源。
5.右方男士們,某幾位臉上的光線強度與角度,明顯不是來自頭上的燈具。
6.右方那兩位男士臉上的光線太過白,很像閃燈的瞬間強光效果,而且也與其他人臉部的反光差太多。
7.牆壁的反光顯示現場至少有三處光源,所以也許閃燈不只一支~(左右各有一組?)
8.牆壁上的反光,在某些獨照角度中牆壁的反光消失了(?)~

由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應該還是有用閃燈的~
一點想法,猜錯請指正~
我的看法跟大家不同
後制很多
而且是動用圖層滿多
暗部都有柔化(老外皮膚很粗糙的)
當然控燈抓光也很強
離機多燈應該有助手打燈
不過戶外滿老梗

國內這幾年婚攝進步很多
也走向多燈和團隊如鯊魚
圖層也搞很大如小武
但拍攝條件沒國外好
光費用差了5倍以上
我比較好奇是用什麼鏡頭拍的..中長焦淺景深就算了.也有廣角感的淺景深.也有微拍 .就很利害了..其它光線場景美感..我相信都有相同條件下...台灣很多人都拍的出來的...所以...是那幾顆是啥鏡頭...怎麼都沒人討論...=.=
王小方 wrote:
我比較好奇是用什麼鏡頭拍的..中長焦淺景深就算了.也有廣角感的淺景深.也有微拍 .就很利害了...(恕刪)

廣角淺景深有很奇怪嗎?
全幅+廣角大光圈鏡頭不就拍得出了嗎?

不過除了首頁MENU背景的黑白室內合照,
我好像沒看到哪幾張算得上是「廣角淺景深」的照片?
請問你是在說首頁第一張的黑白照片嗎?


至於「微拍」?是指微距嗎?
裡面好像沒有微距照,你在說哪張照片?
頭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哪個地方的用語?
還是你說的是人像部分特寫?
人像特寫幾乎任何焦段的鏡頭都能拍,只是拍起來的感覺不太一樣~
短焦有短焦的fu,中段焦距有中段焦距的Fu,長焦有長焦的Fu,
該網頁中長焦段的人像照都不少,各種焦段運用真的很純熟,不愧是接過750場婚攝的人~
我看完也是五體投地的佩服~

zhungei wrote:
我覺得後製成分不多。...(恕刪)


我覺得這位攝影師的話比他的照片還值得大家學習!

後製的可厲害了,
國外這種老妹皮膚會比我的手機螢幕還光滑,
全世界只有新娘自己相信吧,
光線本來就不能後製,
他有請住手幫他拿燈,
最好是婚禮可以掌握光線啦,
你可以在婚禮中叫新郎新娘往前往後走幾步,
以免頂光嗎?

照片好看是好看,
不過 01可不可以不要老是出現這種老掉牙的老梗,
什麼拍照的瞬間決定一切啦,
腦袋比鏡頭重要啦,
這些偏激的言論都是在誤導人而已,
要拍好東西就是要觀念技術配備都到位,
後製是你尊重你的客戶,
把東西弄到最好交出去,
不是你自我感覺良好,
是要客人感覺良好。
大概從6年前剛開始玩攝影的時候就知道了這名國外知名婚禮攝影師。
小弟曾花了點時間研究過他,大致整理一下發現的要點:

1、經常使用長焦與大光圈的手法來創作淺景深的效果。他有相當多的照片都是以超過50mm以上。真的真的真的超多長焦與大光圈畫面。
2、逆光位、勾邊光的運用。
3、運用室內窗戶與新人或者是婚紗的結合,也是技巧重點之一,再者是國外建築比較美。
4、閃燈方面,其實他很少用跳燈來處理。他有助手專門負責打燈。
5、另外,國外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first dance,我當初對他驚訝的就是處理first dance的手法,因為first dance多為晚上(室內、戶外都有),最接近台灣嚴苛的拍攝環境,而且是無法慢下來進行拍攝的時候,其實最能看出攝影師的專業。
而Cliff在處理舞會的時候算是很厲害的,幾年前時他會在舞會幾個位置上架上2支閃燈,現在我看他blog的這幾張是請助理拿燈打光。
6、愛用現場光。

對了,我剛知道他的時候他就不處理後製囉。我很佩服長久以來那照片的調性與後製風格始終沒有變過。

http://facebook.com/johnson.deng3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