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rreflame wrote:
別鬧了 魯大師!
40d 1600iso 就不能看了 陽光下還勉強
+1
現在數位時代 攝影的觀念變化也不可同日而語
小弟認為『畫質』的定義應該從新解釋
或許畫素密度 在低iso下可以了解
但機身的搭配 在高iso下的雜訊演算方法
也是各機身不同 而成為各大廠家的賣點
在低光源不打閃光的狀況下
在高iso的純淨度表現
歸類成畫質的一部分也無可厚非
各家機身對色彩的演繹 各種光源下的適應性
也成為消費者選擇的一大重要考量
有人或許會說 都是數位的處理 後製什麼的~
但這不就是數位的便利嗎?
常常看到DXOMark網站的測試報告
小弟認為以科學的方法 獲得客觀的數據相當可取
但有時會忽略 這是評定『感光元件』
而不是整體表現
CMOS或CCD確實可說是相機的核心
但相機總成整體的搭配 表現 支援度 甚至外觀
卻有可能凌駕 而造成現在的市場分佈
說了這麼多
小弟只是想表達
選擇機身要看整體
選己所愛 愛己所選
好好利用 多拍些好照片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