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全幅廣角鏡和APS廣角鏡拍風景的差異?


SOLARX wrote:
mark0820前輩...(恕刪)


的確!
全片幅因為CMOS面積大感光元件的密度不須擁擠的排列
較無電子交互感應會產生的雜訊~
所以全面幅的純淨畫質也是天生體質的優異來著!
這真是小片幅的痛!(而且無藥醫的痛)
不過APS-C的價位較平易近人~也是市售主流機款泛用的規格!
各家也一直在CMOS技術上突破!
如何在有效面積塞進更多的感光原件而不影響畫質真是到了瓶頸!
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其好~選擇你需要的才是真的!
追求器材是追不完的!
我覺得這篇文的討論有點走歪了

本文 "全幅廣角鏡和APS廣角鏡拍風景的差異",討論主題應該是在針對不同感光元件片幅大小的鏡頭設計所帶來的差異上(不討論感光元件片幅大小造成的電子性能特性差異)
魯獅大

關於這些知識我就非常佩服你了

感謝您讓我們受益良多
魯獅 wrote:
鏡頭焦距的標示,一律是以35mm為準,無論是數位DC,APS,全幅(就是35mm),120數位機背,以前的4x5或8x10底片機.


魯獅大,你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唷~

鏡頭焦距的標示
在 35mm 片幅出來以前
就是長那樣了

所以,不可能是以35mm為準

應該說跟 mm 或者 inch 之類的定義有關



weaknesspays0 wrote:
差異~應該是變形吧~
焦段換算相同,但APS邊緣變形比較明顯



這點不一定
35mm片幅也有可能變形比 APS-C 還要明顯
這個跟鏡頭設計有關
魯獅大
小弟看過很多次您對於高畫素低畫質的說明
那小弟有一個問題
如果使用同一台相機,故意把拍攝照片的尺寸選小一點
這麼一來是不是可以得到較好的畫質呢?



魯獅 wrote:
5D的1280萬畫素...(恕刪)
450 wrote:
35mm(恕刪)


所謂的35mm,指的是35mm底片機或135底片機.
以前底片有很多種規格,後來逐漸以24mmx36mm為主,而24mmx36mm編號是135.

(C-137)轉貼舊論壇文章35mm,135,120

35mm,135,120(底片&相機)

解釋方式不一而足,哪個正確?孰是孰非?
經諸位大大的解釋,似乎讓吾等新手有點兒清楚又迷糊囉!
35mm照說應是目前所用底片之直幅高度沒錯。
如pass兄所言:35mm 就是底片的寬度囉!也就是從兩邊齒孔所量的寬度!(含齒孔就是35mm,一丁點兒也不差,不信您可試著量量看。)

以前至今,國內外仍稱使用此規格底片相機為35(mm)相機,也就是省略了mm。

故,35(mm)相機指的是使用寬度35mm底片的由來。

但目前又有稱此35(mm)為135相機者,此應為因使用柯達公司出品編號135的35mm底片而稱之。

故135相機指的是底片編號而不是像35mm那樣有長度的單位。
但35mm相機確是等於135相機沒錯。
讓大家一頭露水,這應該怪柯達公司吧!何以當初他們要將底片編號以1開頭,又要將35mm底片取那35數字編列在135,故意跳開131,132,133,134呢?
僅供參考(曾經因轉貼此篇內容,被指不明究理胡亂轉貼,誤導網友,個人認為很值得參考)
原文如下:
以前常有人問這個問題,但答案似乎是千奇百怪。
我所知道比較完整的答案,其實很簡單:135,120,只是柯達公司的底片編號,如此而已。
135底片最早使用在Kodak Retina上
120底片最早使用在No.2 Brownie上
以下列出柯達公司歷年來各種底片編號以供對照:
編號 發售年 停產年 尺寸mm
101 1895 1956 88.9*88.9
102 1895 1933 38.1*50.8
103 1896 1949 95.3*120.7
104 1897 1949 120.7*95.8
105 1898 1949 57.2*82.6
106 1898 1924 88.9*88.9
107 1898 1924 82.6*108.0
108 1898 1929 108.0*82.6
109 1898 1924 101.6*127.0
110 1898 1929 127.0*101.6
111 1898 1929 165.1*120.7
112 1898 1924 177.8*127.0
113 1898 1929 90.0*120.0
114 1898 1929 120.0*90.0
115 1898 1949 171.5*120.7
116 1899 1984 63.5*108.0
117 1900 1949 57.2*57.2
118 1900 1961 82.6*108.0
119 1900 1940 108.0*82.6
120 1901 ---- 57.2*82.6
121 1902 1941 41.3*63.5
122 1903 1971 82.6*139.7
123 1904 1949 101.6*127.0
124 1905 1961 82.6*108.0
125 1905 1949 82.6*63.5
126 1906 1949 108.0.165.1
127 1912 1995 41.3*63.5
128 1912 1941 38.1*57.2
129 1912 1951 47.6*76.2
130 1916 1961 73.0*123.8
135 1934 ---- 24.0*36.0
220 1965 ---- 57.2*82.6
616 1932 1984 63.5*108.0
620 1932 1995 57.2*82.5
828 1935 1985 28.0*40.0
Advantix 1996 ---- 16.7*30.2
資料來源:日本相機博物館
---- 表示目前仍在生產中
姓名:summicron35

Re:先有35mm再有135
內容:Leica在早年嚐試生產用35mm的電影底片來拍攝的小型相機,(在當年還是45機的天下),發現效果還不錯後,就開始生產這種小型相機,所以稱為35mm相機,但在這種相機規格化之後,科達開始生產給這種相機用的底片,編號為135型底片,(在這期間也生產過各種不同型號的底片)所以現在改名為135相機,同理,使用120型底片的相機叫做120相機,使用APS型底片的叫做APS相機,就這樣,跟底片尺寸無關….這個問題每個月都有人提出發問,大概也沒人想回應了吧….
姓名:Lee,C-L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modachu wrote:
故意把拍攝照片的尺寸選小一點 這麼一來是不是可以得到較好的畫質呢?(恕刪)

這種方法是無效的,只是讓照片檔案縮小而已,畫質是維持不變的.

自從APS畫素超過1000萬以後,我就換FF機,不再使用APS了,個人以為,超過3000萬畫素(APS-1200萬畫素)以後,再高的CMOS已經無法再提高畫質解析了,何必買那麼高的畫素來佔用硬碟儲存空間呢?

要更高畫素的檔案其實很簡單,往往有人想以5DII/2110萬畫素的照片輸出4X3公尺或更大尺寸的壁報,看板或劇場場景道具,只要使用影像軟體,例如PS,直接把長,寬改長就行了,可以高達數億畫素,而且沒有馬賽克情形.

到現在,依舊有拍婚紗或商攝的,就用1280萬畫素的5D,輸出大圖.

通常看大圖距離都是離得遠遠的,果真更要求品質的,就得用120數位機背了,但只是可以更細膩一些而已,永遠都無法滿足大圖的需要,還是得經過影像軟體的放大(數位放大).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所以選擇相機的照片大小

是捨棄掉部份面積的CMOS資訊

而不是外差的乘數變小囉


魯獅 wrote:
這種方法是無效的,只...(恕刪)
modachu wrote:
所以選擇相機的照片大小 是捨棄掉部份面積的CMOS資訊 而不是外差的乘數變小囉
(恕刪)


沒錯!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拍風景我不清楚FF是否比較有優勢

但..我看過下面大大01的文章

心中就..種下邪惡種子 終於2年變賣所有裝備 FF發芽

先說喔~ 點進去極危險!!!
第一張 是ISO3200 拍的
看像似白天的夜曝
不光是OP文的棒 連回文的都精彩 還有很棒的連結優

這一篇文 我都數不清 推過幾次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