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討論 L 鏡的畫質

基本上,我用3000買的24-85同樣在三育基督學院拍差不多的景
只要天氣狀況都不錯
24-70L 跟 24-85 拍出來的根本不會差多少,顏色(或說發色)根本就看不太出來
數位時代,鏡頭的發色或許真的有一點點不同,但差異很小很小,遠比機身相片風格所造成的影響小多了
討論色澤根本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當然,兩鏡的抗耀光、色散等還是有差異,但發色不覺得有什麼差)

jamesbond_z8 wrote:
我貼一下17~40L...(恕刪)
http://bird.candyz.org/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ojijimimi/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所以,也許簡單總結一...(恕刪)

色澤外的通透程度,對比,飽和度...等眾多影響因子組成了一張照片
另外鏡片組成造成的立體感,景深,銳利度...等成為了照片的效果
我看過很多讓我讚嘆的L鏡照片,也看過很多讓我嘆氣的L鏡照片...
色澤只能算影響照片整體觀感的一小部分而已,對於這兩個字不用太鑽牛角尖囉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R6.2 wrote:
色澤只能算影響照片整體觀感的一小部分而已,對於這兩個字不用太鑽牛角尖囉
是低是低
+1

不要太鑽牛角尖


在此送上L鏡的製作過程~有興趣的進去看看囉!!!!!

Luxury

030006273 wrote:
L鏡比一般鏡頭耐摔多了尤其是17-40這顆神奇的鐵頭...(恕刪)

17-40我幾年前曾摔過B+W都碎了操到現在一點事都沒有,可以確定的是這支組裝真是有夠堅固,其它隻耐不耐摔就不知道了~
這種話題只是筆戰!

鏡頭越好,越能應付更多的拍攝環境,也就是說,讓你的創意不會受到鏡頭體質的影響而拘束或限制。

最基本的比較,先直打太陽好了,那個畫質好,一分就很清楚!




小弟遇過很多人,在買以前......總是一股腦說L鏡沒差多少、看不出來、太貴了.......還說L頭的人太奢侈!
擁護副廠鏡的經濟!

反正買不下手的人,總是有幾百萬個理由說它不好!

後來,裡面一些人用了L頭,觀念改變了,買鏡頭除了定焦,非L頭莫屬,打死他都不會用其他鏡頭!

所以............一切自己體會!



另一方面,用L頭已是氣派、專業的象徵.......(不管你會拍不拍照or拍出來的照片能不能看,有L頭氣勢就有60分了!)
你拿Canon配上L頭,去外面接案子好了,最基本拍拍婚禮...你可能會被新郎打槍,甚至伴郎、親友團!
這已不是你說:「反正我拍得好就好!」這樣矇過去,傷及的是新郎新娘的面子....

現在單眼已經非常普遍,如果想矇過去是非常難的事情!
定焦沒用過我不知道
但是變焦在我入手後沒有超過一個月我就賣了
就像前面有人所說的95和98分
色澤....
[反例]
曾經用50L跟50 1.8在明亮的餐廳PK過, 被攝物是人像
說真的我覺得2隻都不錯, 而且除了顏色以外我實在看不太出來是哪隻拍的(50 1.8縮光圈後細節也不差)

[正例]
曾經比較過我的17-40 + FF 跟同事的10-22 + 500D在同一白天場景
我跟你說, 10-22的暗亮交接處(ex: 樹葉邊緣), 紫邊非常嚴重
而17-40則是幾乎沒有(比較過同一處樹葉邊緣)

[結論]
樓主我建議你親自去借或租一隻來用看看
然後同一場景分別用L及非L來拍看看
這樣你自己才知道有沒有差別
不然說再多你還是對L有質疑
我不想當句點王...
這話題,筆戰是必然的,
我只是想說,不用去爭辯,看得懂的就買,看不出差異的,就把錢省下來。

玩了多年的攝影跟音響,覺得同好間有一句話說的真的好,
「看(聽)得懂的時候,就是要花錢的時候」。

樓主一席"奶油白"被許多大大拿來當話題,
我只能說,形容詞或許不準確,但我明白他想表達的,
同樣是白,在色票上或許一樣,但感覺是會有不同的,
例如絲絨的白跟一般布料的白,看起來一樣嗎?
中間的差異,是質感(Texture)的問題,
東西有質感,光也是有質感的,只是這質感很難用筆墨形容,
也不是測試數據就能表示的。

人是類比感觀的動物,
若數據好,就代表好,那麼真空管早就是不能聽的產品,
但為何仍為發燒友的喜歡,他的所有數據,只能用慘不忍睹來說。

有人會說,那標準呢? 我只能笑說,那來的標準,
你當他是科學,才會有標準,不然就只有感受的不同。

有次我問一位音響的前輩,那數據是什麼,
他說,只是一個基準,我只能跟你說,這數據以下的不好聽,
但在這數據以上,數字與好不好聽,不一定有因果關係。

有人會花大錢買名牌的衣服,
有些人就會覺得不過是虛華而已,
但,真的買的人全都是虛華之人嗎?
問題如果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回歸主題,我還是重覆那句話,「看得懂的就買,看不出差異的,就把錢省下來」
攝影是來讓自已快樂的,而不是讓自已惹來一身的鳥氣。您說是嗎?
力與美的分裂 wrote:
[正例]
曾經比較過我的17-40 + FF 跟同事的10-22 + 500D在同一白天場景
我跟你說, 10-22的暗亮交接處(ex: 樹葉邊緣), 紫邊非常嚴重
而17-40則是幾乎沒有(比較過同一處樹葉邊緣)
...(恕刪)

這個比喻就比較不妥了,因為色散不算是鏡頭良莠的指標
我從S10-20換成C10-22,說真的S色散這邊表現得比C好多了,不過我還是換了...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