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版據說是鏡尾沒有可以推動CANON 7連動測距器的突耳…這顆現在品相好又附完整配件(主要是那個金屬鏡頭前蓋)的破十萬台幣,十年前大概只要一半。這bokeh真的迷人,但是你這顆遇強光的像差有點說不上來的怪,不曉得是超大光圈的關係?(但是N-FD 85/1.2L就沒這個現象,或是當時的矯正技術還不夠?還是…?)
jpstudio wrote:TV版據說是鏡尾沒有可以推動CANON 7連動測距器的突耳…這顆現在品相好又附完整配件(主要是那個金屬鏡頭前蓋)的破十萬台幣,十年前大概只要一半。 TV版是 c mount, 用來接錄影機. 1960-1970年代錄影帶的主流是2吋, 傳統上為16mm底片設計的鏡頭無夠力, 所以會有這種專門標明television(TV)用的鏡頭出現.10年前數位轉接風潮應該還沒開始, 過去canon 7加50mm/0.95店頭標價8萬日票都很難賣, 如果店主拚現金, 殺價到5萬也有可能.jpstudio wrote:雖然當時順便收了II f,卻完全沒有資訊顯示可以用這顆鏡頭 IIf確實不能用, 這樣應該能緩解閣下的遺憾.
夢之鏡改口最多的,不是S家的E-MOUNT,而是L家VM-MOUNT有改的能用VM-MOUNT的機子就能方便的直上了~沒有VM-MOUNT的微單轉接後也能使用~夢之鏡出的片有種照片歷史裡跳出混合數位機的特殊味道,跟新鏡的照片的詮釋是迥然不同的,很值得玩味.........不過就跟Jonson大大說的一樣,我就像那個缺錢把dallmeyer超六跟Canon夢之鏡賣掉的傻瓜一樣,以為已經不會再攀高而缺錢變現,之後價格指天後悔莫及.....所以以後缺錢要先出便宜的鏡頭,才不會一輩子想到這件事就跺腳捶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