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Canon EOS 5D Mark I-開啟平民全片幅時代的一代功臣

個人三年前到過台北公司還換掉了庫存僅存的一片感光元件,另託日本友人買回可置入3號電池的把手,應還可以再用個十年吧!
Canon 5d1,canon 1ds m2,Sony a73我也有!但無論用ef舊鏡搭mc-11或手動鏡配去Sony a73上使用!仍然覺得不及用在5d1,1dsm2上使用!

tiderip wrote:
特別登入來回文,寫的很好
還是希望哪天能有5D的復刻版出現!

是啊,如果有5D無反版出現,我那台老5D也才能功成身退。

leon-ex wrote:
是啊,如果有5D無...(恕刪)


如果 Canon 也開一條如同 A7S 低畫素版的全幅無反相機,
不知能將高感光度強化到怎樣的程度?

不過先前用 A7S 感度開太高,就有鏡頭接環漏光的現象!
所以超高感度還是得搭配好的造機工藝才會有用!
ever7070 wrote:
如果 Canon 也開一條如同 A7S 低畫素版的全幅無反相機,
不知能將高感光度強化到怎樣的程度?
不過先前用 A7S 感度開太高,就有鏡頭接環漏光的現象!
所以超高感度還是得搭配好的造機工藝才會有用!

依照個人玩數位單眼相機一陣子的心得,5D的色彩之所以比較紮實,成象會比較立體,就是因為它的ISO沒有被強迫拉高的關係,所以色彩可以比較忠實被呈現,跟1DS2一樣,算是Canon全片幅CMOS感光元件的起始點吧?高感光度只會增加粉狀感跟色彩淡化的感覺,立體感也會減損。畢竟CMOS的片幅就這麼大,想要拉高它的感光度或動態範圍,大概只能在畫素的排列跟計算上動手腳而已,能變動的面積跟範圍也不會因此增加的吧?

leon-ex wrote:
依照個人玩數位單眼...(恕刪)


畫素的排列跟計算上動手腳,以拉高 CMOS 的感光度或動態範圍,
其實...這不是我們消費者應該去傷腦筋的事情@@
廠商要賺消費者的錢,自然就會搞定那些事!

只是您說 "5D 的色彩之所以比較紮實,成象會比較立體,是因為它的 ISO 沒被強迫拉高"
這種說法到目前和 A7R3、Z7、S1R 來相互印證,您覺得是成立的嗎?

雖然小弟被假所粉們封為索黑第一,
但我不覺得 A7R3 的立體感不好,
倒是 JPG 色彩確實為了除雜訊而損失掉了!

不過透過 ARW(Sony RAW) 的轉檔輸出,
色彩還原還是可以滿意的,
只是透過 ARW 轉檔,
原廠鏡頭如有較多的數位修正,則會損失了銳度,
這也就是為何拋開 A7R3 重回 Canon,
因為在色彩和銳度竟只可二選一,
全是那可惡的大量數位修正!

另外,新相機在高感光度確實會增加粉狀感跟色彩淡化現象,
但在極暗處拍攝的畫質,
還是強過只有低感光度,曝光不足後在後端才硬拉回的畫質。

所以個人認為高感度的推升,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而您的擔憂,其實該由廠商去負責!
我們就是準備好銀彈,持續在本站交流辯論,
以得到更正確的資訊,來支持好的廠商即可!
ever7070 wrote:
畫素的排列跟計算上動...(恕刪)

ever7070 wrote:
畫素的排列跟計算上動手腳,以拉高 CMOS 的感光度或動態範圍,
其實...這不是我們消費者應該去傷腦筋的事情@@
廠商要賺消費者的錢,自然就會搞定那些事!
只是您說 "5D 的色彩之所以比較紮實,成象會比較立體,是因為它的 ISO 沒被強迫拉高"
這種說法到目前和 A7R3、Z7、S1R 來相互印證,您覺得是成立的嗎?

怎麼說咧,立體感的表現其實有點像是水彩或油畫之類,當一張畫只疊一兩層的色彩時,你會覺得它好像有點平,影像有點單簿,就算它筆觸再鋒利,但影像還是沒有那麼把前後景明顯做出區隔的感覺。但如果這張畫疊的色彩有很多層,那它的色彩層次感就會變得更明顯,前後景深感就會較明顯,這就是我想表達的立體感,也就是5D跟其它同樣是Canon全幅機種的色彩做比較所帶給我的感覺。
可能是Canon的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是這樣吧,倒是EOS-R好像就比較好一些。
我想是Canon的EOS-R有較新的突破了吧?立體感有改善一些了。
R的表現應該是Canon另一個標竿跟起點了。
如果在下還有繼續玩相機,下一台應該會選R吧?
至於A7系列的色彩,我還是看不習慣,總是覺得某些顏色的發色跟我的預想好像還是有差距。
而至於立體感嘛,你可以再仔細觀察,或許它是很銳利,但你再套用我前面第一段開頭所說的去對比體驗我想表達的感受,是否那真的是立體感呢?其它,我這邊就不再詳述,以免引戰。




leon-ex wrote:
怎麼說咧,立體感的...(恕刪)


嗯...這...可能要等我有時間再將 5D 一代所拍的影像,拿出來重新檢視好複習複習,畢竟 5D 一代已經脫手很久...

Canon 的 EOS R 是否有較新的突破我不敢斷言,畢竟使用的時間還沒超過一年,我也不是賣相機,不用替 Canon 背書,不過近來的 EOS 就連 M 系列這種 APS-C 小機器,相對於 S 牌 APS-C 系列強大的規格壓迫下,在市場還是能賣出一片天,立體感發色確有其獨到之處,畢竟一般用家,可不需要隨時都在十連拍,但立體感發色卻是每張每張都受益的,這或許就是 EOS M 能打天下的秘密武器!

引戰不會啦! 小弟只和假所粉們噴口水,有時誤傷無辜(誤判)實屬難免,近來秀下限搞到他們都受不了退去,這 C 版確實是清淨些了! 希望下台新機上市他們別再來搗亂就是。
ever7070 wrote:
嗯...這...可能要等我有時間再將 5D 一代所拍的影像,拿出來重新檢視好複習複習,畢竟 5D 一代已經脫手很久...
Canon 的 EOS R 是否有較新的突破我不敢斷言,畢竟使用的時間還沒超過一年,我也不是賣相機,不用替 Canon 背書,不過近來的 EOS 就連 M 系列這種 APS-C 小機器,相對於 S 牌 APS-C 系列強大的規格壓迫下,在市場還是能賣出一片天,立體感發色確有其獨到之處,畢竟一般用家,可不需要隨時都在十連拍,但立體感發色卻是每張每張都受益的,這或許就是 EOS M 能打天下的秘密武器!
引戰不會啦! 小弟只和假所粉們噴口水,有時誤傷無辜(誤判)實屬難免,近來秀下限搞到他們都受不了退去,這 C 版確實是清淨些了! 希望下台新機上市他們別再來搗亂就是。

回頭去逛逛各個跟5D有關的樓就知道了,5D主體比較容易浮現,目光很容易就注意到準焦的主體,若能看原圖的話,感受會更強烈。至於Canon APSC的話,就一直維持持平的狀態,色彩表現變動沒有像全幅差距這麼大。我手中還有600D及新進的EOS-M,同樣的參數下,600D感覺是比EOS-M濃郁(EOS-M的色彩表現評價我看了看算是同系列前段班的),雖然這還要等到我弄到轉接環用同一顆鏡頭來比較才會比較準確。我個人只需要一般的功能就行,色彩才是我玩相機的動力,色彩不符個人口味,要不了多久,剛入手的新機或二手機也會立刻被我出脫掉。哈,相機版就是這樣啊,有時擁護舊機的人們會跟擁護新機的起衝突,然後,就會有一批人又退去了,或退休,再也沒出現過了,......。
想當年sony的廣告照片也得靠5D 來助陣....
不神才怪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