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佳能全片幅也好,還是APS-C也好,個人認為重點在[畫質],也就是可用的ISO 到多少?其他在功能上,是可以加減適應的.目前看來,都在ISO 1600 以下是比較理想的,要求嚴一點是在ISO 800以下,ISO 1600以上,噪點就出現了,至多也ISO 2500以下可免強接受吧了.目前全片幅或APS-C似乎都是如此,近出的6D II,在 01的發表中看到也是在ISO 1600以下比較理想.(佳能在高ISO 的畫質好像十多年來碰沒有很大進步)若您拍照是在低ISO 400以下,各機種差異就很小了.但是,後期的機種在畫質上,同樣ISO比早期機種也好一點,一比之下就是不一樣.有人說,佳能相機的畫質,只有在 1D mark II的高ISO 純淨度是很優的,但價格高.500D是可以使用的,若您都在ISO 400以下,沒有去拍會動的主題,不一定要換機,只是畫質會比後期APS-C差一點.若想換機,7D mark II是不錯的選擇,新的或二手都可,靜態及動態主題都一機搞定.
Hermitissimo wrote:雖然週邊點還是有點飄,不過這是Sigma舊鏡常見的症狀,不需要把帳算在機身頭上了; 怎說?這比較像是鏡頭公差的問題(對焦鏡組),不過我發現CANON的中階機身使用超廣角鏡頭對焦還是有一點飄,感覺對細小的物體對焦精度還是不太穩定
Huang Tze Ken wrote:後期的機種在畫質上,同樣ISO比早期機種也好一點,一比之下就是不一樣. 一樣是ISO 1600,50D與80D比就有差,50D的彩色雜訊高,80D看不太出來,只剩下亮度雜訊,6D2的可接受ISO大概可以到6400,實用ISO大約在3200,80D可用在3200,不過如果用80D同期或是後期的其他APSC機身最高ISO還是設定在1600比較好
我長年拍鐵鳥的感想FF能夠保留的細節最多,後製空間比較大但APSC有焦距優勢,只要天氣與光線夠好其實APSC與FF在畫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這張是5D3拍攝,天氣很差如果用APSC拍攝,後製拉對比與暗部後躁點會很恐怖的多0F6A3996-1 by qANTAS TSENG, 於 Flickr
魯獅 wrote:...別曲解了人家的話,他並沒有說那些鏡頭可以在全幅機沿用.而是挑一臺中意的APS-C單機身... ...是啊,重點在於機身,鏡頭只是附帶說明使用的狀況,而且提到的都是DC鏡;在我"個人"陳腐的觀念下,FF和APS-C分得很清楚(除了利用裁切優勢外),各自都有獨立搭配的鏡頭群;較小片幅系統的優點在於成像圈小,所以鏡頭也可以跟著相對做小一些,可以更輕便當然就不想再增加額外負擔了!至於樓主的"問題"網路隨便搜一下都有,在此就不離題多言了;Wahaha214 wrote:...感覺對細小的物體對焦精度還是不太穩定... 在此先說明一下在下對"飄"的定義,就是在同一個客觀環境下有時準有時不準,C家老是有被背景搶焦的毛病在下是知道的,所以這可以先排除;C家機身分級(價差)這麼"明顯",大家都知道細節往往藏在AF系統裏面,所以新機身一買來一定就先測試搭配的狀況(尤其是比較低階的型號),能用到什麼程度或該怎麼用,完全就是根據這些實測的結果;在下所言只是小小的個人使用經驗,當然並不表示其他人也是如此;經濟實惠的東西不見得就不堪用或不好用,對我而言只是要找出"價差在哪裡",然後心裡明白之後就可以放心地去使用它,如此而已!
Hermitissimo wrote:在此先說明一下在下對"飄"的定義,就是在同一個客觀環境下有時準有時不準,C家老是有被背景搶焦的毛病在下是知道的,所以這可以先排除;C家機身分級(價差)這麼"明顯",大家都知道細節往往藏在AF系統裏面, 其實你說的飄的現象在我的底片機EOS 30上面就有了,同一環境同一顆鏡頭對焦在同一物體,使用中央對焦點,每次對焦後對焦表尺停止的位置不見得會相同,別的用家也有反應這個狀況(數位機),其實我要得很簡單,功能不強或許我可以接受,但是我不能接受不穩定的狀況,就算是便宜機種,中央那點的對焦可靠度是不能太低的,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可以慢,可以功能不強,不可以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