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相機的測光基準是不是比人眼暗?

覺得電腦螢幕也是原因之一,不確定是不是電腦螢幕上的亮度設定
可以試著把電腦螢幕跟相機螢幕調整到顯示效果差不多的程度

我不是專業的,相機+電腦螢幕設備也不高級
可是之前遇過相機螢幕亮度OK,放到電腦上偏暗甚至曝光不足的問題
後來發現原因在於電腦螢幕,個人使用的是BENQ GW2250,有使用過Mobile 01上有人分享的校色檔
後來重灌系統後,沒有套用校色檔,另外還了入手GRD4
入手GRD4拍照後,相機上看都沒有問題,可是電腦螢幕上觀賞卻偏暗(單指曝光,顏色飽和度..等不在討論範圍),後來便索性在拍攝時直接+EV

後來又自行重灌一次系統了..
這次使用之後有正確的套上校色檔,發現套上校色檔發現..咦?螢幕變亮了?黑暗中的細節跑出來了
再去看之前拍攝的照片,發現同一個檔案在相機跟電腦螢幕上的亮度變得比較相近,不會像之前那樣差很多
同一檔案,相機 電腦 相片再一起比較,更是發現癥結...3者間,就是「電腦螢幕」偏暗太多
之前給外面洗相片,雖然相片館都會調整,和電腦螢幕相比,總覺得相片比電腦螢幕還要亮很多
在套用校色檔後,相機 電腦 相片 3者之間亮度便相差不多了

timy312 wrote:
感覺很多照片若是當下...(恕刪)


原圖的色彩跟亮度都很自然漂亮

但提高亮度之後就有點不自然感覺太刻意了 

我還是喜歡原本的 真的階調比較滑順

不長眼 wrote:
+1...那麼相機本...(恕刪)


這還需要考量觀看時的環境光源因素。

亮度(或是說曝光)問題其實只要看機身內建的直方圖功能,當場就可以知道。至於後製手法要用 High Key 還是 Low Key 等,就看創作者的矚意了。

色彩精確性的問題應該是買機身時就決定了,Color response 較差的感光元件不管用什麼後製演算法都補不回來。不過人眼對色彩並不敏銳,所以有時廠商不急著提升這項性能,因為增加成本後使用者也不容易感受到像 ISO 或是 Dynamic Range 提升有那麼大差別。

樓主原圖的直方圖:


樓主後製過後的:




個人是覺得生活照所傳達的故事遠大於曝光、色彩,樓主的照片不管有沒有調,都傳遞了同樣的情感溫度。
人眼的動態範圍跟調節遠大於相機本身所能捕捉的,
所以現場的感覺確實會比較優。
有些人外拍麻豆,習慣臉打光或+ev到死白,
美其名是白皙好看,但是看久了真的會膩,
每張臉都是白臉很怪,
還不如原始測光的好看
第二張調過的比較好看加1

亮度調過後看起來比較舒服,色彩方面是主觀的,個人看起來也是很舒服。
個人拍的當時如果都沒加EV,我回去大約70%以上的照片回去都會調亮。
看見樓主的問題,還有大家的回覆,真的獲益匪淺,無法一個一個列明,但真的很感激大家分享的技術跟觀點,棒透!

cphuang9623 wrote:
每種相機品牌都有多種...(恕刪)

cphuang9623兄我這才明白多一點關於【直方圖...向右邊靠攏】

小葉叔叔 wrote:
T大~~如果跟你說偏...(恕刪)

簡單清楚明白~^^!


mvp168ks wrote:
後製又不是很丟臉的事...(恕刪)

我竟然忽略了mvp168ks兄的重點~@@


usonplun88 wrote:
T大 紅色部分才是M...(恕刪)

謝謝usonplun88兄的點明,果然一整個重點明亮起來~@@


asherwan wrote:
個人拍的當時如果都沒...(恕刪)

似乎有+EV 1/3 或 2/3 都比較妥~^^"
『相機的測光基準是不是比人眼暗?』

我認為,樓主是問錯了問題
樓主真正想問的
應該是「曝光決策」的問題

一個場景怎麼做曝光
原本就是攝影者要決定的
相機只是一台不會思考的機器
怎麼可能幫你決定如何曝光呢?

cphuang9623 wrote:
『相機的測光基準是不...(恕刪)

我回去也是常要調整亮度
因為就有莫名強迫症覺得亮一點比較習慣耶
我是覺得拍暗比拍亮比較好(拍太亮如果遇到白雲爆掉很難修回來)
http://www.flickr.com/photos/92062450@N06/sets/
當主體是人而沒有補光,又用均衡測光時就經常會這樣,
大概是我們都會比較習慣人臉是明亮的視覺印象,

很多用大光圈在室內硬拍小孩特寫的時候,
都會變成一種T字部位暗暗的,
然後整個頭外圍逐漸變亮的照片,
大部分是沒顧濾到測光的變數,
但其實也顧不到那些啦...小孩不是付費來的妹,
才懶得聽你指揮。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