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

[蓋大樓] Canon 16-35mm f/4L IS USM 開箱&試拍分享


deki wrote:
依此類推....
200-400/4 500/4 600/4 800/5.6 這幾管也是在浪費5D3機身...(恕刪)


deki大的神回覆也讓我大笑不已

284196 wrote:
高度居然只比百微L矮一點而已!!!吃驚
終於看到跟遮光罩合體的樣子了
好可愛...(恕刪)


284196大,這管真的比我想像的長耶,
不過是因為內變焦的關係,
相信防塵的效果應該不錯

MoMo桑的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oMA.MoMA

2003大叔 wrote:
想請教各位大大,您們所說的變形,是指廣角的桶狀變形,還是畫面外圍的延伸變形?這
兩種變形是互相衝突的,亦就是超廣角鏡的桶狀變形抑制越好,邊角的延伸變形就會越
大,這是基本的透視圖原理.紀錄建築基本上是要盡可能的減少桶狀變形,該直的線直,
才能對比出曲線的優雅.其實很想開幾堂課,叫"透視圖的原理與運用",這對建築,攝影,
出版及廣告大看版都派得上用場,有一些3D立體畫展,其實就是透視圖的運用....(恕刪)


phuang3 wrote:
筒狀變形比較明顯,這無法避免,不過數位校正一下就完美了! 好想把17-40L賣了換這顆...(恕刪)


lml640707 wrote:
您說的延伸變形應該叫透視變形
透視變形應該只跟視角(也就是焦距)有關
至於桶狀變形對視覺效果的影響
小弟是覺得桶狀變形越輕
對視覺的影響越小...(恕刪)


謝謝各位大大對於變形的分享,
小弟我是這麼覺得,只要拍出來的作品不要讓人頭暈就是好鏡。



這張圖我是以左側垂直線為基準拍攝,
沒有到右側線條表現的還不錯。
而且室內室外的光感與暗部細節都有兼顧,
這表現已經比我想像的好上許多
MoMo桑的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oMA.MoMA
樓上這張圖..是多少焦段?16MM?151515151

MoMo桑 wrote:
Louis大大分享的...(恕刪)
好鏡好圖好心動^^
35K算是不錯的價格
對旅遊隨拍來說IS太重要了
更何況變形跟畫質優秀許多

狙擊手EX wrote:
DP上新的APS-C那顆10-18的變形已經出來
PZ跟DP16-35F4的變型測試還沒看到...(恕刪)


謝謝狙擊手EX的分享,
本來也有考慮旅行輕巧買一顆10-18來試試,
看了一下測試,還是再觀望一下好了

腳踏車眼鏡宅男 wrote:
想問一下
樓主為何要把機身軍艦的CANON和型號名牌貼起來? ...(恕刪)


因為我的拍攝習慣是外出時長時間直接掛在脖子上,
擔心相機和衣物外物摩擦等,
會使用專用的相機紙膠保護。

toelope wrote:
樓上這張圖..是多少焦段?...(恕刪)


看了一下記錄,使用20mm拍攝


MoMo桑的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oMA.MoMA
放兩張我設計的建案委託專業建築攝影師小范拍的照片:







這些照片都經過後製,這是小范的專業.建築的紀錄我希望以無後製,但儘量接近這些照片為標竿.基本上這些照片都看不出有桶狀變形,但這麼廣角,廚具的延伸變形一定存在,這是透視圖的基本原理.但人的視點只要回歸原來視點相對應的位置,這些延伸的變形又會被矯正回去,意思是把這些照片放約5倍大,然後以看電腦螢幕的距離看,廚具的延伸變形就不會被感受到.透視的基本原理很難用文字的敘述表達,我不想再說,因為會淪為無謂的筆戰.
變形控制得非常好,
廚師站在邊邊也沒有問題,
可見這支鏡頭下了不少功夫。

toelope wrote:
樓上這張圖..是多少...(恕刪)

點進去照片可以到FLickr底下有個更多資訊,點一下你就可以看到EXIF了..
MoMo桑 wrote:
Louis大大分享的...(恕刪)

沒錯!!
用過16-35 F2.8跟17-40的人
就知道
超廣角端的四周是不能擺人的

四周擺人
變形效果~~~不用多說~~~看了最清楚


這樣看就知道
16-35F4變形矯正的非常明顯~非常讓人心動
如果是舊鏡頭
廚師那張的頭早就拉成尖頭了
小葉叔叔 wrote:
如果是舊鏡頭
廚師那張的頭早就拉成尖頭了...(恕刪)



所謂廣角變形抑制指的都是抑制筒狀或是波浪式變形,你說的是幾何變形,是自然的物理現象,無解。 任何鏡頭都是一樣的。
  • 4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