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佳能公司處理瑕疵品現場

所以,我說要"客服"作什麼?不如像canon多花點心力在維護產品品質上;
總比買到有問題的東西,然後跟客服"盧"不完來的好!
phoenix2004 wrote:
but,有點奇怪,很...(恕刪)


很難把這些當備料吧~

先不管會不會有人爆出canon用廢料堪用品替消費者維修,

光是叫人去分解這些瑕疵品, 再把可用零件歸類入庫,

就可能是一筆龐大的成本了.
這不知道是不是佳能公司的工廠,
很多不良回收可能是委外處理,在拍照存証.
我發現它們好像都只敲鏡頭的玻璃部分,其它保留完整,事後說不定被委託工廠流出當殺肉零件

一般工廠要回收零件在利用是不太可能的,除了入庫資料要建外,品項又多數量又少,可能還有不同版本問題,拆解人員跟品管及倉管人員對回收的零件好壞也會有不同認知,所以要回收應不太可能

要是委外工廠就有可能流出殺肉零件..
連專業 DV業務機 XL-2 and lens 都被敲爛了,真是可惜阿
如果要從這些東西身上拿出可用零件,耗費的人力物力時間足以生產更多的相同零件

東西壞了就是要銷毀的,並不是修一修再便宜賣就了事..
不然怎麼有那麼多人會在意二手鏡頭有沒有送洗過呢?
一樣,花了人力去修理那些瑕疵品,再以低於新品價賣出,這對廠商而言更是不值得..

這麼說好了..
會願意花低於新品的價錢去買一顆修理過的L鏡嗎..
雖然看到價錢很心動,不過只要知道他是修理過的,心理難免會有疙瘩,不知道手上的鏡頭什麼時候會蒙主寵招..
維修器材沒有這麼不堪,只因為鏡頭是光學器材,花時間去檢修,倒不如做新的...
mj_hsiao wrote:
嗯~本來就要這樣做....(恕刪)


這個又不是海關沒入品,不需要海關人員在旁吧?
不過這樣確實執行之下,商譽遠遠大於這些報廢品的價值吧。

小巫見大巫


以前待在外商開發部

NB的測試機與不良品 每兩個月銷毀一次

數量多到要用壓路機來輾 一次排開大概有數百公尺長

每次銷毀開發部的人與生產線的主管都一定要到 沒到的還要寫解釋書 說你為什麼沒到


數千台的NB就這樣被輾爆 所浪費的地球成本遠超過Canon的部分


後來轉任到美商 賣醫療耗材的 那邊更狠

產品不論有無瑕疵 只要在倉庫放滿半年 一率大火焚毀

效期明明有三年 但是只要在倉庫放了半年就整批燒掉

產品所屬部門也是要列隊觀看


========



就另一方面而言 這也代表該品牌被退貨的東西 是不會拿出來二次販售的
如果是國內的廠商就看良心了
生活.從心
xl-2算專業業務機喔??我還以為只是準專業機種
基本上器材有問題拿去修各大廠都是拿良品當做備料來替換器材裡有問題的零件,所謂的良品有可能是新的也有可能是上一位客人替換下來的零件修好後再使用,甚至比較嚴重的會給消費者換新品,那就的壞掉的器材去哪了,很多都也是修一修就拿去賣,不過當然不會當新品賣,他會說明是維修過機種,這類價格都會便宜不少,可能比市面上的二手價高一些不過保固日期是跟買新品一樣所以也是有不少人買這類的東西
至於這次的震撼教育並不是把客人拿來的機器亂敲,而是再出廠過程出問題的機種(根本還沒賣出去的)拿來敲,所以基本上只是給員工一個教訓,並不能說canon都是拿新零件幫客人修東西
這是負責任的表現,值得鼓勵!!
但是是否能持續落實,才應該被檢驗.....不應該只憑照片做判定
做過工廠的都知道,瑕疵品多的跟山一樣......

好廠商的判定方式: 當市場普遍發現某功能異常時,
若能維持"負責任的表現",主動聲明全面回收或送檢,才會令人激賞!!!!
~~細節決定成敗~~

Denny chen wrote:
他的文章有說明到,運送時的碰撞、淋雨.....等等的狀況回收回來的


我比較好奇的是運送時被雨淋是什麼情況,如果說是像颱風一批貨泡水,那這樣銷毀合情合理,如果只是淋一些雨,相機還是好好的包在盒子裡,真的有嚴重到要回收並且消毀的地步嗎??會不會有點太過頭了,當然小弟意思不是說我希望買到運送林過與的商品啦,只是很好奇廠商對產品的運送有嚴格到這麼誇張的地步嗎,碰撞更不用說了,我不知道他所謂的碰撞是指多嚴重,不過我以前在一家相機店有看過有店員從比一個人還高的櫃子中拿商品時,一顆未拆封的鏡頭應聲掉落地面,他還不是撿起來放回去而已.....

我覺得如果真的CANON原廠對自家產品真有這麼嚴格,那更需要注意他的銷售通路是不是也有同樣嚴格的品質管制,那麼這種品質堅持才真的有他的價值。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