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23175 wrote:我其實也不是100%...(恕刪) taiwan23175 兄:您實際心得是符合光學觀念!確實雖然APS-C使用大成像圈鏡頭,可以使用較好解析區塊,但同樣APS-C對於鏡頭解析要求也比較高。鏡頭發展會從大型相機到越來越小,也就是因為大成像面講求是均勻素質,解析力其實不是很高,本身影像就已經很大,當成像面越來越小時候,雖然成像圈縮小較好設計,但是相對對解析要求也越來越高。
感謝各位先進撥冗回答小弟問題也給了諸多方向的看法與建議正好本週假日仍有外拍活動綜整各位所提參考意見試著調整修正如下(本週仍續以F1.4與F2.0練習)1.低階機身問題:盡可能多運用中央點對焦,特別注意需平移構圖場合2.DC鏡與DG鏡問題:考慮去租一顆S30 F1.4來試試DC鏡與DG鏡準焦差異3.人為問題:降低個人手震因素,以及確定被攝人物的穩定性以上歸納,不知是否恰當與適切還請各位指導,謝謝~
看了這個討論串後豁然開朗啊!我也是APS-C (D5100)配上FF鏡 (Tamron 28-75 F/2.8) 每次在室內拍因為比較暗都開最大光圈,然後鏡頭又沒防手震,很多照片都糊糊的一直找不出原因。
smartbro wrote:看了這個討論串後豁然...(恕刪) 這位大大有沒有可能是低於安全快門造成手振啊???--------------------------------------------------------------------------------我覺得跟片幅無關耶!!!若全幅鏡頭都是專為全幅設計,那些300mm以上的長炮部都是全幅鏡,但也沒聽過裝5D2比7D還準的?我也都開1.4在拍,雖然沒有2.0以上來的銳利但也都準焦不會糊啊!!!出賣一下我老妹跟老媽,一樣是sigma,光圈都是1.4,jpg直出
在拜讀黑麵大出的書中他寫一段所為拍攝筆記讓後輩我覺得滿受用的書中說寫到-----------------------------------------------理論上,景深的控制在攝影上是很重要的,不過實際拍攝又不一定是這麼一回事,因為要考慮到的事情更多。以下是我在控制景深的因素之外,會考慮光圈全開拍攝的情況:1.模特兒妝畫壞了,例如假睫毛沒黏好2.模特兒皮膚狀態不好或眼袋很深3.背景太雜亂,例如人潮洶湧的風景區4.光線難控制,臉上有避不開的光線時5.拍照環境很平凡普通,拍不出特色時6.沒有特別原因,就是我愛這樣拍以上是我會犧牲畫質'犧牲景深細節,而使用全開光圈拍攝的時機。不過若要這樣搞,有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相機在光圈全開時要能拍出準焦的照片,不然就沒得玩了!總結來說,當自己知道甚麼對你的照片是重要的'甚麼是不重要的之後,對於光圈大小的控制就會有另一種想法了。-----------------------------------------------之前剛開始拍人像時也常覺得很奇怪 為何光圈一開大 人都糊糊的後來也是發現好像並不是每一張都會糊在之後才了解 大光圈的景深真的很淺我的相機60D配上35F1.4原廠鏡 上角架光圈開2.0拍紙盒對焦點在角邊 被攝物與鏡頭約相距35CM拍出來景深不到0.5CM 10張還會出現一張跑焦對焦點向後移(拍完一張後將對焦點手動移開在讓相機自動對焦一次)一開始以為相機出了問題自從讀過黑麵大這段後才對自己相機放心原來大光圈全開並非所有相機都能張張準焦小弟目前手持拍攝已不敢挑戰2.0以下光圈因為小弟練不出鐵臂 觀念上0.5CM的景深應該小小晃到就會....更別說相機本身還會有跑焦的時候出現當然景深也會因為被攝物和鏡頭的距離改變不過...只要能讓不要的被景糊焦光圈開到最大是乎已經不大是小弟追求的了以上心得與坂大分享^^"如有不對的觀念也請各位前輩不吝教導
鏡頭的最佳畫質並不是在最大光圈一般都在 F8所以開最大光圈 F1.4 中央部分的畫質相對於 F2 會比較差所以也有人會為了畫質而縮光圈.還有安全快門也要注意30mm 在 APSC 相當於全幅 48mm,快門最好快於 1/50 秒.50mm 在 APSC 相當於全幅 80mm,快門最好快於 1/80 秒.以我之前拍的感覺對不準應該是平移的關係如果不平移都對不準,那就是鏡頭的關係了如果調不回來, 只能說, 這顆鏡頭~....就這樣了~
smartbro wrote:看了這個討論串後豁然...(恕刪) 我都是用最大光圈拍我覺得縮光圈大概也只有全尺寸看的出來有比較利吧,像縮圖丟上01應該看不出差別f2.8 1/60sec ISO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