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chienn wrote:看來樓主對高光細節的...(恕刪) Orz...這不是高光細節的原意啦....高光細節其實有點像底片寬容度跟數位差異的那種感覺,像我之前用D80時高光部位的漸層看起來就像是232、234....240,然後突然間就是255死白一樣,高光的部位沒什麼漸層資訊,而那種突然間斷階死白自然讓人家感覺不好。而大兔之所以會被推崇也是基於Rit的高光跟暗階部分的資訊都能保留很多,才會被一些攝影人推崇(只是大兔的iso跟操作真的很不方便 QQ)那種光影漸層的立體感,跟透過銳化邊緣(甚至連不需要銳化的都銳化了)所塑造出來的立體感是不一樣的,一個比較柔、一個自然是硬調而且會不舒服囉。也有不少人為了追求這份自然的柔美立體感,才會換大光圈定焦+機身升級。
nicko_wen wrote:我是為了顯示出差異性...(恕刪) 高光細節應該是指高光度地方保留的細節普遍是強光,太陽強力反射,或過曝你現在拉出來的,是陰影細節,而不是高光細節吧借一下LDS的圖高光細節方面,NIKON和SONY是做得比較好,不太需要後製處理CANON就比較需要,因為高光動態範圍普遍都差0.5-1.0EV借一下LDS,2010年的圖
Hello All是的,我有點誤會原本高光細節以及RIT祕技的意思了@@那邊幾篇文章充斥太多,祕技,高光細節,RIT,Breeze Browser Pro 等文字,我有點弄混了才會打出不對的標題,是我沒有仔細看OK,簡單的來說就是,當我看到“風景照祕技的時候”,因為我自己本身從事相關行業很多年了(設計)所以看到調整前後的圖,我發現的差異是”邊緣細節“ 應該是可以用Photoshop調出,但我自己又沒有大兔(題外話,我的是很老的1DS,焦距已經拍到不准了,還希望kent大指點一下調焦的方法呢)可以做比較,所以我借了LDS上的圖來修改,那我為了要表示差異,所以效果都下得比較重而已OK,總之一句,被誤導的朋友,我道歉,也說個對不起就當作一個增加細節,以及照片後製表現的分享吧以上nick
Jd * wrote:高光細節其實有點像底片寬容度跟數位差異的那種感覺,像我之前用D80時高光部位的漸層看起來就像是232、234....240,然後突然間就是255死白一樣,高光的部位沒什麼漸層資訊,而那種突然間斷階死白自然讓人家感覺不好。) Jd *兄您的描述應該叫線性度, 在數位相機裡有兩個地方需做線性度修正, 一個是在CMOS sensor內部產身的非線性, 一個是在轉存Jpeg前的"動態範圍壓縮"(14bits to 8bits).CMOS裡的potho diode在高低兩端都是非線性的, 所以需要做補償, 讓輸出數值與光照強度成線性對應, 修越大畫質與細節越差, 因為修正不可能是平坦的, 尤其在高亮度區即使修過細節也亂了. 一般來說像素越大的原始線性度越好, 所挑像素大的不會錯的.而在動態範圍壓縮這部分就由各家公司自行闡述, 沒有一個標準. 如果有人可以找出RIT中的壓縮表替換到DPP中, 就可以讓DPP也有RIT的高光效果.
雖然有多出細節, 但也多出很多讓人起雞皮疙瘩的顆粒感 ...感覺是一個提高了坑洞的高低差距性, 看領巾,帽子,蛇很清楚.就結果論, 雖然細節拉起來了, 但跟高光細節無關.不多說, 結果由大家的眼睛來比較.(只縮圖至01適合size, 最後JPG品質壓縮94%.左邊此討論串作者, 右邊原圖作者, 擅用圖片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