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77的前車之鑑,傳聞Sony/Nikon還要出36mp的全幅?真是#$%^&
不過總有人就是樂於追高畫素,也肯花那個錢.
相當於2700萬畫素的1D4(X1.3=1610萬)旗艦機種畫質不如低階入門機5DII,1D5才會把畫素降低,除了可提升畫質之外,連帶每秒連拍張數提高,可用ISO也更高,這才是Canon 旗艦機的本色.
要是畫素提高,不但畫質更差,連帶每秒連拍張數降低,就失去旗艦機種的地位了.
在DIGIC 3數位影像處理引擎(含前2代)時代,畫素處理量和高ISO還是不夠好,為了達到夠用的連拍速度,不得不折衷以X1.3倍的裁切降低畫素來獲取連拍數.
以後處理量6倍於4號的DIGIC 5數位影像處理引擎,畫素運算量和高ISO都已非常不錯,加上雙CPU,以後跟本沒必要再出X1.3的裁切CMOS機種了.
X1.3的遮掉鏡頭周邊比較不佳的部份,只是一種說法而已,使用35mm全幅拍,想整個使用也行(1800萬畫素很夠用了),依各顆鏡頭周邊不佳的情況部份作x1.05/x1.10/x1.15/x1.2/x1.25/x1.3裁切都可以,何必一定是X1.3的裁切呢?
因為焦長不足,而取需要的部份作裁圖也一樣,就像現在有人為了拍鳥買APS-C機身,認為有焦距X1.6倍的優勢,但我用全幅拍了,同樣可以裁為X1.6的畫面大小,而全幅的裁切卻不必一定如APS-C的固定X1.6,可以更靈活的以各種倍數作需要的裁切,例如x1.2/x1.3/x1.4/x1.5/x1.6/x2.0.
因此,1D系列的X1.3註定是要走入歷史了.
雖然18MP的FF,也很夠用了,但離21MP的5DII差距太小,我還是比較喜歡12MP或16MP的.
1D/1Ds系列的機身太過龐大,是我不想買它們的原因之一,價格太高,更是主要原因,像我買3台5DII才人家買一台1DsIII的錢而已,用起來才會更放心和開心,要是只買一台1Ds3,有時碰到無法重拍的場景或搶拍沒時間換鏡頭,需要雙機雙鏡時怎麼辦?
攝影工作需要有備用機,若是買不同型號的,臨時要用很容易出錯或找不到設定或按鈕的.
期待Canon下一台FF機也是降低畫素的,這樣高ISO,連拍速度,畫質都能更優於5DII.
Canon把1D的X1.3與1Ds合併成為FF,高畫質,高ISO,高連拍絕對是正確的,但價格若能定1D的價,會更有競爭力.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