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star0203 wrote:456手持拍攝其實不是難事,在晴天的狀況下,F8、1/400S、ISO 100 是OK的...(恕刪) 拍鳥不比拍飛機,大部分的拍攝環境都會比較暗,如果樓主要買456,實在不大建議用手持。另外,魯獅大說的IS鏡片歸位問題小弟是沒聽說過,不知道要怎麼判斷鏡片有沒有正確歸位?
nagasitori wrote:魯獅大說的IS鏡片歸位問題小弟是沒聽說過,不知道要怎麼判斷鏡片有沒有正確歸位?(恕刪) 一直,我都習慣上腳架+反光鏡預鎖+快門線....拍風景換過場景再拍時,偶爾拍出一些畫質鬆散-中央畫質就如周邊般的鬆散,或有微震的模糊-明明沒有風吹動,或是略微失焦-確定準焦後才拍.於是,打開IS開關,輕敲鏡身(懶得從腳架上取下來),從觀景窗可以看到IS作動的情形,然後關掉IS,再拍的照片就又恢復正常了.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上述的類似情況,只是沒有去探討原因而已,經與朋友討論過後,才知道原來他們早就知道這種IS的問題了.說明書寫著,上腳架時關閉IS,為的是讓那只浮動鏡片固定,以求更佳畫質.想想鏡頭裏面有一浮動鏡片,隨時準備接受IS系統送過來的水平或垂直震動的修正指令作反方向的動作,這樣的隨時晃呀晃的浮動鏡片和固定鏡片畫質孰優呀!手持拍照,IS作用讓照片成功率大增,這是無可否認的.當您手持時,可能穩若泰山如上腳架般穩定嗎?何需IS的助力?因此,買鏡頭,我會儘量買沒有IS的版本,而且價格可以更便宜;無法上腳架必需手持時,我還是寧可不開IS,儘量保持良好或有依托的姿勢,提高ISO讓快門速度在安全快門以上,釋放快門瞬間,停止呼吸.
魯獅 wrote:打開IS開關,輕敲鏡身...(恕刪) 所以您是說有時IS在關閉後,補正用鏡組會停在不該停的位置上嗎?如果這樣的話,再啟動一次IS不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用敲的?如果是小鏡頭就算了,萬一是大管的砲,難道還要先記住每支鏡頭的IS機構在哪?否則這麼長一支砲,怎麼知道要敲哪邊啊
nagasitori wrote:所以您是說有時IS在...(恕刪) 因為是架腳架上不動如山,才需要輕敲鏡身喚醒IS系統,不是敲IS機構啦!也可以手持晃動來喚醒IS系統作動.我的所有鏡頭IS都不曾使用過(IS開關關閉).
roc18 wrote:老鏡, 摔了好幾次啦...(恕刪) 其實300/4 IS真的很好用,雖然AF速度較慢,但是近攝能力很好,上1.4X的畫質又不會輸給大白的400mm。如果II代鏡能夠提高AF速度,再內建1.4X的話,那456的銷售大概會受到不小的打擊
剛好我有小小白IS及456這兩支,而且我只拍雀鳥。456服役接近一年,在幾乎每天出勤的體驗,發覺456是支鳥攝利器,性價比超值。然而,nagasitori兄說得對,鳥攝不用腳架確是有點困難,當然也有不少高手手持428拍飛行版,不過也總不能整天扛著機鏡吧。我推薦456,但增距嘛?就當是備用吧!鏡頭焦距數字不等同四則運算,加2X後的小小白畫質肯定比456差。或許您暫不相信,不過這是我的體驗(花錢買的教訓)。因為很難每次鳥兒都飛到您面前,所以幾乎每張相都要裁切,正如N兄所說,拍鳥不同拍飛機。456最佳射程是7、8米,但同樣距離的翠鳥跟鷺鳥的效果就是天與地了。最後,要看您想配哪款相機,456只有5.6光圈,鳥季時光線可能較暗,若拍林鳥就更暗,高ISO的相機佔較佳優勢。條件許可的話,建議配1D4,雖然售價不低,但當看到照片時,相信您會覺得付出是值得的。af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