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為何沒有輕量化的中高階機種?

樓主跳槽pentax k7吧,canon用戶被教育的很好....
小弟兄116 wrote:
那你應該拿拿六年前的...(恕刪)

要來酸就不用來討論了
N家我用過FM/FM2/F601
C家EOS10/EOS5
Mamiya120
4*5蛇腹
雖然說不上是多專業的機種
但是單眼有多重不需你用6年前的機種來教我
好羨慕樓主喔,"只要有出,二話不說立刻就買"的豪邁,完全不用管定價?
自古以來設計給職業攝影師的工具強調的都是穩定性跟可靠性,似乎沒有考慮過重量吧,印象中最高階的也一直是最重的,應該沒記錯吧
小弟(其實已有一把年紀了)玩攝影也有20年了,現在只有一台D80和幾顆便宜的鏡頭,也是拍的超開心的,沒有防手震就想辦法握穩一點(20年前那台相機有防手震),沒有高ISO就補閃燈或上腳架(20年前那台相機有超高的ISO,還可以改來改去),沒有高速對焦....F3AF出現前有自動對焦嗎?還不是出了一大堆大攝影師
珍惜手上現有的器材,有錢可以買高階的器材(現有的)就已羨死一大堆人了,真的超有錢何不請廠家客製一台?不然出門請個小弟幫忙揹應該花不了多少錢吧
lml640707 wrote:
tchikit所說的...(恕刪)

先給樓主一些碳纖製造概念!

碳纖是有方向性的長纖維,通常是將碳纖派列黏好在灌漿,才可以作出比較複雜點形狀,這是一般作強度複合材使用!
但還是沒辦法和塑膠或鎂合金的流動性相比!

而一般球桿或腳架的碳纖維是也是排列好後浸在樹脂中,在裁沏不同派列的薄板捲起加熱硬化!






最後樓主說出,只是要對焦強悍的輕量機身,又不要連拍,很簡單就是入門機!

這個頂多是現在速度還沒達到要求而已,只是要對焦速度快,但又不要連拍,那麼現有稍慢點對焦,有何地方不滿?


另外要有觀念是片幅愈小,因為放大率會高許多,其機身要求精密度比較高,但也產生對焦點涵蓋率可以比較容易佈滿!

所以對APS對焦點分佈已經很廣,但在135機身上就會顯得小!
你可知道1D2-->1D3的重量差異?
你可知道五菱鏡跟五面鏡的區別?
你可知道電池容量跟拍攝張數的關係?
你可知道金屬機身可以有電磁屏蔽的作用?

當然你可以有個性化的需求,但我想目前,相機,在這個部份,並不是為了個性化的需求存在的
遊艇跟私人飛機比較可以量身定製。。。。
verza wrote:
你可知道1D2--&...(恕刪)


相機又不是手機屏蔽電磁波做捨?
LEICAQT & XT-10 & X70
要先賺夠消費者的錢才有時間來開發阿

錢都賺不夠了怎麼開發
是我不乖是我壞
怎麼弄得我想要輕一點的中高階相機是錯的
數字會說話
我拿400D的重量感根本跟以前拿EOS5沒差多少
還有人要我拿六年前的機種
那根本是技術不成熟的產物...

EOS5QD 675g
http://web.canon.jp/Camera-muse/camera/film/data/1991-1995/1992_eos5_qd.html?p=2
EOS7 580g
http://web.canon.jp/Camera-muse/camera/film/data/1996-2000/2000_eos7.html?categ=crn&page=1996-2000&p=2
EOS3 780g
http://web.canon.jp/Camera-muse/camera/film/data/1996-2000/1998_eos-3.html?categ=crn&page=1996-2000&p=2
EOS1N 855g
http://web.canon.jp/Camera-muse/camera/film/data/1991-1995/1994_eos-1n.html?categ=crn&page=1991-1995&p=2
這些"中高階機身"根本就沒有超過900g的機種
重量也不應該是相機之所以是"中高階"的理由
不然萊卡很不專業?
就算把底片換成感光原件+電路板
時代在進步材料也在進步
我想要一台500g的7D light/800g的1D light應該還算正常吧
看到各位回文讓我回想起以前DCV的戰文
只要有人發類似的文就會引起一片反對的聲浪
如何如何不可能,怎樣怎樣做不到
從不屑單反的錄影功能到今日550D賣到缺貨
我只相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傳統和固化的觀念只會不斷地被取代
andy9999 wrote:
可樂牌 M9 就蠻適...(恕刪)



對呀,目前全世界,最輕的FF,就是萊卡M9
585g (含電池)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