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3

Canon相機~手動鏡 技術交流 & 分享


chih2003 wrote:
沒辦法,天生手賤,看到精密儀器就喜歡拆開來研究,小時後拆大人不要的鐘錶,長大後拆鏡頭,結果讀得卻是文科,哈哈!再來幾張價值30英鎊的Schneider 50/f4(應該已經變成f2.8了,裡面的固定螺絲被我拆了!)
最大光圈f4時拍的,注意邊角還是很清楚,這是暗房放大機的優點:

釋放光圈後大約f2.8室內測試,全部僅縮圖微銳:


王大哥...這也能升級光圈哦!

看起來2.8也可用耶...

怎麼有辦法把它改成2.8呢??


leon-ex wrote:
謝謝Guess大的讚美,
好不容易才能漸漸理出一些拿長焦鏡拍遠景的頭緒,
這要拜這顆優質鏡頭所賜啦,我只是負責把它的優點想辦法找出來而已。

過去明暗度、取景、手持穩定度都很糟糕,
現在也還在努力當中,
不好意思,傷了不少先進們的眼,讓您見笑了^^"


leon-ex兄客氣了...大家都這樣過來的..

還不就多拍...再和不錯的同好互相研究...

久了...就知道怎麼修正啦!


MYGOD wrote:
猜大~我是小螞蟻一隻
不過好像真的很久沒貼了,哈


Jon大師客氣了...肯定是最近太忙了!!


u993517 wrote:
這支braun enna 35mm 3.5 算很少見,小弟惟一一支enna鏡,小巧可愛,
但好像也不算銘鏡吧,因為價格也不高,不過拍起來效果挺優的.
在網路上找的鏡頭照跟規格表給大家參考一下,小弟手上這支品項也差不多是這樣
http://lippisches-kameramuseum.de/Braun/Braun_Reflex_Enna_Lithagon_3,5_35mm.htm

再放幾張陰天下的表現



charming1922 wrote:
炒鏡...吾等小咖根本無感, 顧好我的先發小五虎就好了
今天中鋒出場Zeiss MP100 ZE, 不過也只能拍到靠近路邊的


u993517兄 和 charming1922兄 拍太好啦!!



繼續上 Contax Carl Zeiss Distagon 25/2.8 T* 的圖



http://www.flickr.com/photos/guess_tsai/
guess wrote:
CZJ 35/2.4 MC 被炒的破萬...還有人開到萬5.....(恕刪)

漲到翻的一顆鏡頭,剛好guess兄有聊到,
雖然近拍方便好用,不過漲到我都不太敢帶出去操,
比我的Contax D25還寶貝.....


Carl Zeiss Jena 2.4/35 MC
#1


#2


#3



最近很愛的一顆便宜標頭
A.Schacht ULM Edixa-Travenar 50 f2.8
#1


#2


#3


guess wrote:
王大哥...這也能升...(恕刪)

一般暗房放大機頭光圈都不會全開,以便得到清晰相片(畢竟暗房不缺光)。Schneider只是利用一根螺絲將其固定最小在f4,拆掉前鏡組,轉下光圈固定環後就可看到那根螺絲,拿掉即可。但不見得每顆放大機頭的裝置都一樣,像Taylor Hobson是用鏡筒切開程度控制,如果要全開,就得犧牲掉一格最小光圈,並轉動整個光圈環位置。其他品牌沒卸過就不得而知囉。你那顆Wetzlar應可一試,從鏡後看看光圈是否開到底,如不能,顯然也是用什麼裝置固定了最小位置。我刻意拿釋放後的光圈跟50/2.8比了一下,進光量略輸,但Bokeh與銳利度都大勝,原因出在這本來是放4x5底片用的,前後鏡片組不一樣,其他鏡筒光圈設備都一樣,而DSLR就只用到中央成像,當然會比較銳利!可惜我另一顆75/4.5前鏡組太緊還沒能卸下,不然估計也是可到f3.5。
再貼一張f11拍的(風景模式只縮圖微銳):

看看它上Helicoid 17~31mm行程在5D2上嬌小模樣,像極超薄餅乾鏡,對焦20cm~無限遠:

Violin6918 wrote:
漲到翻的一顆鏡頭,剛好guess兄有聊到,
雖然近拍方便好用,不過漲到我都不太敢帶出去操,
比我的Contax D25還寶貝.....


哈哈...應該是 "炒" 到翻的一顆鏡頭...

不用寶貝啦...小提琴大拍那麼好...要多拍來分享!


chih2003 wrote:
一般暗房放大機頭光圈都不會全開,以便得到清晰相片(畢竟暗房不缺光)。Schneider只是利用一根螺絲將其固定最小在f4,拆掉前鏡組,轉下光圈固定環後就可看到那根螺絲,拿掉即可。但不見得每顆放大機頭的裝置都一樣,像Taylor Hobson是用鏡筒切開程度控制,如果要全開,就得犧牲掉一格最小光圈,並轉動整個光圈環位置。其他品牌沒卸過就不得而知囉。你那顆Wetzlar應可一試,從鏡後看看光圈是否開到底,如不能,顯然也是用什麼裝置固定了最小位置。我刻意拿釋放後的光圈跟50/2.8比了一下,進光量略輸,但Bokeh與銳利度都大勝,原因出在這本來是放4x5底片用的,前後鏡片組不一樣,其他鏡筒光圈設備都一樣,而DSLR就只用到中央成像,當然會比較銳利!可惜我另一顆75/4.5前鏡組太緊還沒能卸下,不然估計也是可到f3.5。
再貼一張f11拍的(風景模式只縮圖微銳):


原來如此...改天我放大頭回來再檢查看看...

上幾張 蘇聯 Zenitar 50/1.9 MC





http://www.flickr.com/photos/guess_tsai/
我發覺最近最常用到的這兩顆鏡頭根本就是天生一對嘛, 連發色都很接近, 對天空藍特別敏銳,我喜歡,
帶這兩顆在身邊就可以出去玩了。

注意一下,第一張中間附近有拍到一隻在高空飛的小鳥喔。

機身是600D,鳳凰花初開。
Pentacon Prakticar 70-210



Vivitar 20mm/f3.8

作個有故事的人
之前亂買的一顆鏡頭.....,對焦環緊的要死....

害我都想直接上點黃油..















很難想像這是同一顆鏡頭拍的..

小弟技術太爛,完全掌握不到

拍的很失敗
kken19 wrote:
小時候鐘錶都能拆小時候鐘錶都能拆算你狠
小弟雖然在光學鏡片廠工作
負責的是表層鍍膜部份.....(恕刪)

kken19兄原來在光學鏡片廠工作,正想請教:我那顆Konica 21mm廣角鏡雖然被我改到能上5D2,但發現周邊成像仍有輕微色散(雖然不似Vivitar 20mm嚴重),有沒有辦法利用前後鏡片鍍上一層不同鍍膜來改善?這種加工不知道所費何如?
對焦環緊,通常是裡面牛油久了硬化導致,請人拆下重新上牛油即可!
繼續貼一張今天試拍的Schneider 50/f4(2.8?)放大機頭(原汁原味僅縮圖),這顆鏡頭全開邊角略暗中間較亮,有點Lomo風,縮到f11就不太感覺得出來,挺好玩的:


chih2003 wrote:
kken19兄原來在...(恕刪)


鍍上不同的膜確實可以改善色散問題......可是

要用哪種鍍材?要鍍多少層?

一般單一片的一面高穿透率或高反射率(反射鏡)99%以上,

大概就要花6個小時,鍍上50幾層~100多層

最基本要4~5萬以上,

沒有人會想一次只鍍一片的,

況且還有制具問題....

小弟是負責反射鏡的表面保護層而已...

透鏡的部份又另外專業的廠商在處理..

kken19 wrote:
鍍上不同的膜確實可以...(恕刪)

哇!原來鍍膜也這麼複雜昂貴!殘念!
  • 6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