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我是裝備控] 走了一趟器材路,發現器材先決的確是正確的選擇

敗家怪醫 wrote:
隔壁尼家又有器材vs...(恕刪)

樓主因本篇而被停權,怎會這樣?
mhfang wrote:
真好奇拍出來的成果怎...(恕刪)

很多場景,小低西只是「可以拍得到」。
索尼阿法 wrote:
順便提醒您~~~當代藝術都講究複合媒材~~~或是多媒體~~~在您不知道的時後~~~藝術家早就以數位為創作主力了!!!!!根本就沒在分什麼工具~!!!!!
黑白照片如果擺個三十年~要進美術館典藏也不難~~~因為那已經跟形式美感無太大關係~~是因為它成了歷史文獻~~!!!!
有空多去美術館看看~~~不要口口聲聲說著攝影藝術~~~卻連當代藝術在幹麻都不知道!~!!!!!....自己關著門搞~還說別人素質差.....渾然不知今夕何夕(恕刪)


既然知道沒有再分工具了,那為什麼黑白照片就跟形式美感無太大關係??(自打嘴巴?)

且,前輩似乎講的像很懂"當代藝術",但是藝術之"當代"乃在於所呈現的內涵或題材或觀念,新媒體或數位科技的確是當今潮流所趨的一種媒材,但仍然有人的數位藝術或錄像藝術作品觀念老派(像伊通公園前幾檔的梅丁衍的數位影像作品),也有油畫家或書法家的作品內涵前衛當代(李俊賢一系列表達台灣精神的油畫),我實在不喜歡現今許多"類藝術家"或"類藝術工作者"假當代之名。審美與藝術批評的角度與對應的文本的確是不斷革新,但媒材是載體,藝術是境界總還算是至理名言,從歷史的脈絡來看,新媒材的出現往往更能確立舊媒材的特性與對照出舊媒材的價值,不管是誰,當以形式媒材作為批評的點的時候,似乎就同時暴露了部分自己的盲點。

小小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jeipe89sp wrote:
樓主因本篇而被停權,怎會這樣?
不要妄加臆測.
樓主不是因為本篇而被停權,
發言前請三思並求證.
一箱二閃,三腳四頭,九年敗家罪過罪過;五包六卡,七機八鏡,十片濾鏡遮醜遮醜
zophiel wrote:
既然知道沒有再分工具了,那為什麼黑白照片就跟形式美感無太大關係??(自打嘴巴?)


北美館典藏或展出黑白照片的內容大多是紀實~~~~換句話說~~~是因為它成了歷史文獻或將成為歷史紀錄~~才被展出
偶要說的就這麼簡單~~

有些東西就是很單純~~~那個時代沒有人作紀錄~~你留了紀錄~~等個幾十年拿出來~~你就是大師了~~~~~
偶不是說這樣不好!!!不過現在要效法這條路是不太可能了~~~~
看完這一大串的文章
對我這剛開始玩攝影的人有了一些感觸

一張照片的含意,給100個人看,就有可能出現100種可能
照片的好壞,技巧是可以靠訓練出來的,設備是可以靠錢堆出來的
但一張各項技巧條件都好的照片,卻不能觸發攝影者自己內心的悸動
這樣的作品,能說服自己?說服別人嗎?

當初自己會想要玩攝影,不單純的是想要記錄生活,而是被這種媒介給吸引
對我而言,攝影講的不只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情感上的抒發

我自己的設備目前只有450D+Kit+50mm F1.8 3K有找的定焦鏡
但會這選擇,也並不是自己買不起在上一等級的設備
而是自己有多少人力能夠駕馭起再高等級的機器

不是說器材先決不好,對一個玩攝影有心得的人,大多都會走上這條不歸路
但對一個新手來說,這並不是一條好路

新手拿越好的設備,對設備的依賴就會越來越高
對於基本工的要求,就會越來越懶
當防手震的技術越做越好,會有多少新手會去注意拿相機的穩度和姿勢

用現在自己這些設備,我玩得很開心
因為雖然不是頂好的設備,但我卻慢慢的學到了很多最基本的東西
甚至慢慢的累積自己對這世界的觀察,和抓到對事物的觀點
也就因為這樣,當我拿起朋友的DC拍照時,就是可以拍出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當我會繼續擴充設備下去的時候,那表示自己的能力進步了,有能力操控那些怪物
那種成就慢慢的累積,會讓你在這條路上,走得更有心得,也更有"性格"!!!!


個人淺見~~ 哈哈!!!
看了作者的文章...覺得蠻好的,跟耀輝先生說的其實差不多重點!!

二月下定決心要培養一各正當的興趣...不然人生好無味!!
決定選了"攝影",因為工作的關係會用到相機在拍照,拍了也不少不過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都是工作上的需要!
因為有在玩網路論壇,從網友間認識一各從事攝影相關工作的人,也從這邊跟他請益!

從選購相機第一步: D80 VS 400D
其實我沒有什麼所謂的預算問題...只不想多花沒必要的錢而已!
畢竟起初我只把數位單眼當作一種3C產品...沒去想太多..
後來他告訴我把錢拿去買鏡頭,機身可以用就好了,誰知道你會走到什麼程度!!
我購入了我第一台相機Canon 400D,不過我是買二手的...畢竟我的觀念他指示各3c產品,有保固可對店家就好.
可以便宜就便宜購入,我有電腦商品處理維修的經驗,就很自以為是的當作也差不多XDD~
賣家有兩顆鏡頭,KIT 18-55mm 跟 50mm F1.8
這是新手必備的東西...而我就這樣的開始了!!

用了一陣子也定是在"器材論壇"研究"器材"....
過程中...我定是也跟她請教"器材"和"觀念操作"
他只跟我說,鏡頭很重要要原廠不要副廠....副廠的真的都不夠..
他一開口就是說24-70L 這顆鏡頭.天啊!! 多貴啊~~比我買相機都還貴!!

又看了很多人推崇A16 & S 的18-50 ...
因為接受觀念後,就不會想購入18-200這種鏡頭了!!或許以後老了才用吧!

新手總是想要多一顆鏡頭...後來我決定先買一顆副廠的用看看!!
我選了24-70 F2.8...價錢頗算接受,雖然當時很爭雜,不過沒給我後悔^^
用了四個月多,我購入另一支副場sigma 70-200mm F2.8 apo DG EX MACRO HSM
(我賣了手上的EF 75-300mm 因為畫面太軟光圈太小)
有對焦馬達用起來真的很棒.....

但是有日去拜訪我這位師傅的時候...
我們網交了幾各月,他也很熱情,把他吃飯工具全部攤在我眼前....
小兔二,24-70L,小白IS,百微,50/1.4,跟一堆燈光...
然後問我你看了覺得呢...有沒有玩家口中的"手感"&"質感"....
我開玩笑的說:"我只感到虛榮感!"

原廠鏡...發色真的漂亮..對焦速度真的一流的準...他只跟我說他沒用過AF..他都用MF在調整...
真的讓我解了很多疑惑!!對器材不再有問題了,他也敎我看"細節"銳利度"層次"...當面傳授後我才真的懂了!

有一天能力夠的時候,我會用L鏡,機身應該也是5D等級就夠用,但是我也同時問自己...
要是有一天我都雍有這些,我會像現在一樣天天背出門嗎?
現在我天天背著四顆鏡頭加上400D含手把跟我的X60s上班...(腳架放車上)
看到了想拍的東西就架起來拍..不管蟲還是天色還是人物....

半年來...拍照真的讓我覺得有些許的開心感覺.雖然沒有進步,拍的也是些有的沒的
不過我還是會想用手上現有的去發揮
希望大家不要忘了拍照的熱忱!!一起走下去~~^^




如果預算夠,就直上L鏡吧。
光是追焦能力,等普通鏡還在對焦時,L鏡早就拍完收工了。
快、狠、準 是這2者的差異。
dcs worte:
如果預算夠,就直上L...(恕刪)

11年過去了,很多人的想法應該又不太一樣了。
小弟基本上一個禮拜衝三天以上的風景攝影人
非常同意 器材控!! 等技術層次提升之後 往回看用低階設備 是絕對可以得心應手的
設備很重要 正所謂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基本上 人只會靠背 那顆腦袋最重要那種鳥話 照片拍得真的是不怎麼樣
對不起..原諒我 就是這麼直.... 應該說 腦袋很重要 設備也很重要 為什麼要選邊站?? 白癡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