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僅就個人經驗分享,未必正確,僅供參考~
僅用內閃補光,沒有加柔光罩,光質會比較硬
且光線也僅能補到正前方距離較近的生物,太近或太遠都會有問題
使用柔光罩,光質較為柔和,主體與近距離背景的光線也會比較均勻
但麻煩的地方誠如您所言,攜帶或裝起來確實相當不方便
只能說在光質與方便之間,必須自己找個能接受的平衡點
一般而言,如果是內閃或機頂外閃加柔光罩,那麼使用的焦段越大(望遠),則柔光效果越差
所以如果是使用60~100 mm的微距鏡頭,效果會遠比150~180 mm的鏡頭要好的多
另外,我個人習慣是自己設計柔光罩,買些厚紙板、霧面塑膠片剪貼即可完成
好處是便宜,且每次實拍後發現缺點就能更改設計,很快就會找出自己適用的柔光罩形式
缺點是一開始總是得嘗試錯誤許久,很多人受挫後就無法繼續下去,容易感到喪氣~

是否真要架離閃或幾個離閃才夠用,個人覺得這是見仁見智的不必強求
目前看過許多拍攝生態的前輩,幾乎都是機頂單閃燈加柔光罩就能拍出絕妙作品
關鍵當然就是柔光罩的設計,買到適用的或者自己動手做似乎是個關鍵
如果要架離機閃,哪種布局方式最有效,這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
一般來說,得看你有多少閃燈,主體與背景的距離,還有你想呈現哪種氛圍而定
如果只有兩支燈,基本上就是主燈打主體,副燈打背景,兩者再來調整對應強弱
當然也可以主燈打主體,副燈也打主體消除陰影或打出主體邊緣亮線,隨人喜愛
三支燈的變化就很多了,主燈打主體,副燈打背景,另一支副燈補主體邊緣亮線
或者主燈打主體,副燈打背景,另外一支副燈打主體另側消除陰影或營造逆光景緻
又或者主燈打主體,副燈打近背景,副燈打遠背景等等,排列組合有多種可能性
四支燈、五支燈,基本上變化就更多樣,重點始終在於得知道你想要打出什麼樣的氛圍~
來到這,就會有個很現實的問題,組裝這些燈時,生物多半不等人
得看你能否接受花五到十分鐘把設備裝好時,蟲子早就跑掉,又得重新收拾設備的狀況
我曾經拍過某甲蟲,裝四支離機閃燈,裝好後蟲子飛走,我又把設備收起來
當天這樣的過程重複三次,直到第四次才遇到沒飛走的個體,非常想翻桌~

另外,在戶外拍攝時,也不是所有環境都能容納多支閃燈離機閃的擺設,空間有限
我比較懶,有時候太小的生物我大概只會用兩支燈甚至單閃...

拍攝只是自己看開心的,不是要繳作業或與人比較用的,不必給自己太多壓力~
建議您有機會也許可以先入手一支外閃,配合柔光罩先從機頂外閃開始用起
若可以,更能用內閃來觸發外閃作為離機閃燈使用,應該會有不錯的發現才是
我有好友前輩用到六支甚至七支燈...

每支燈各司其職各有所用,這時對光線的掌握就很重要
閃燈是個雙面刃,用的好攝影氛圍隨心掌控,用得不好,所有缺點顯露無遺
閃燈可以讓細節豐富,顏色艷麗,對比強烈,畫面立體,但也可以完全是反效果
個人認為,閃燈應該是營造氛圍,而不是純粹提升亮度或快門速度的照明用途
我是一直抱持這樣的想法在使用閃燈,但這只是我自己偏頗的個人意見~

最初受挫人人都會,面對撞牆期時,撐過去就有機會拍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但如何撐過去,慢慢讓自己進步,這是個人認為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另外,小弟有私訊給您,有空記得查收~)
以上經驗分享,內容多有謬誤,建議參考參考即可~~~

lawling wrote:
小弟現在學習拍攝昆蟲類小生物,僅用內閃補足光線,藉此提升快門速度,但成像生硬不真實。有購買簡易柔光罩使用,然裝起來很嚇人,携帶不便!試問,真的要架設離閃或幾個離閃,才夠用。通常閃燈那種布局方式最有效《就是投射的方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