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5DSR入手札記! [24ART VS DP0Q]

ulift wrote:
今日用飛思Capture ONE 8解5DSR的RAW檔發現驚喜含情,不愧是機背專用的軟體,可說對應高像素下的雜訊與銳利化非常優秀,重點是運行與調整速度非常快rock大概有LRCC三倍快,調整馬上顯示,實為5DS系列的好幫手看來不用升級電腦了100分
晚點發些圖片給朋友們比較比較...(恕刪)

C1真的在解RAW圖的部份是很努力在用心
連線拍照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快狠準(LR還很多相機不能連!)
專業棚幾乎都是相機連C1在拍
LR(CC)就剩那筆刷+鏡頭參數檔+批次複製貼上很方便
玩套用圖片效果另外有個Perfect Effects 9也是不錯選擇

各有千秋~
這篇就叫解放5DSR吧
使用DPP4.2 & LR-CC & C1PRO8.3進行RAW檔調整,在小弟的能力範圍內最大限度的修正參數至最完美的降躁與銳利化組合
範例拿了一張TS17拍攝的象山101,大光比場景,順便測試下高光細節的還原極限
首先我們看看DPP,這是DPP調整最大的極限.........還是死白一片,設定高光-5 陰影+5


接著是LRCC,使用參數-100亮部+44陰影,陰影+44後暗部會太平面化故再增加黑色-61讓該黑的地方黑


接著是C1PRO8.3,對照一下會與上一張有差,懶得修了LRCC有故意降飽和度大家參考動態範圍即可
C1設定是高亮+100 陰影+46,基本上C1的動態調整效果與LRCC非常接近。

設定值部分提供這三張圖大概都這樣調整

DPP我就不上圖了這大光比沒看頭,我們看看LRCC與C1PRO吧
LRCC這張前面有了,再放一次

C1PRO8.3解出來的

顏色有些差異,大家可以比較看看亮部與暗部的躁點與銳利化效果等

接著一些其他場景
先看看花草樹木,鹿野高台附近↓
DPP4.2↓


LRCC↓


C1PRO↓


再來看看人像膚色與銳利度
膚色DPP隨便調就美....


LRCC調整非常接近佳能色


C1PRO是一套更專業的軟體,他可以建立自己的顏色配置檔,
基本上載入圖片要自己調整參數,花了點時間調整一下,還是有點黃!哈哈。


再補一張C1PRO


接著兩張1124的風景在使用C1PRO來解看看能不能夠解放1124與5DSR的搭配
我看著這兩張,C1PRO在銳利化細節部分更為真實,不會感覺假假的
伯朗大道↓


九份↓


給大家做了個懶人包↓
後期軟體的100%對決→DPP vs LRCC vs C1PRO

說說感受↓
在軟體調整上速度
最快的是C1PRO 接著LRCC與DPP一起比慢的....。
在輸出JPEG時 C1PRO大約10秒解決 LRCC與DPP大約要30~40秒。
在100%預覽下調整照片的速度C1PRO不會卡非常順。
DPP與LRCC在100%下調整照片可能會想砸電腦。
我電腦使用i7 4770K+16G記憶體+用SSD跑系統與修圖軟體
這規格現在是基本,我想要讓5DSR可以在DPP與LRCC上修圖應該要用到伺服器核心+雙CPU主機板+上32G的RAM
如果您有5DS系列但不想升級電腦,推薦使用C1PRO
C1PRO對於CANON的鏡頭支援參數很少有點麻煩要自己調,再來是顏色也必須要自己建立一個顏色範本,使用上麻煩點,但那調整速度絕對滿意!!!!
C1PRO也不是萬能,在室內ISO400-1600下調整解出來的片子沒驚喜有時比LR還差,但在50度~200度的片子用C1PRO解會得到比DPP與LR更好的細節,更立體的影像。

ulift wrote:
這篇就叫解放5DSR...(恕刪)


U大真是佛心來著,
對大家真好...

虛偽哥 wrote:
U大真是佛心來著,...

哈~~夜深了,來睡覺吧

ulift wrote:
說說感受↓
在軟體調整上速度
最快的是C1PRO 接著LRCC與DPP一起比慢的....。
在輸出JPEG時 C1PRO大約10秒解決 LRCC與DPP大約要30~40秒。
在100%預覽下調整照片的速度C1PRO不會卡非常順。
DPP與LRCC在100%下調整照片可能會想砸電腦。
我電腦使用i7 4770K+16G記憶體+用SSD跑系統與修圖軟體
這規格現在是基本,我想要讓5DSR可以在DPP與LRCC上修圖應該要用到伺服器核心+雙CPU主機板+上32G的RAM
如果您有5DS系列但不想升級電腦,推薦使用C1PRO
C1PRO對於CANON的鏡頭支援參數很少有點麻煩要自己調,再來是顏色也必須要自己建立一個顏色範本,使用上麻煩點,但那調整速度絕對滿意!!!!
C1PRO也不是萬能,在室內ISO400-1600下調整解出來的片子沒驚喜有時比LR還差,但在50度~200度的片子用C1PRO解會得到比DPP與LR更好的細節,更立體的影像。

太感動了,昨晚看了您的分享下載Capture one下來測試,數位機背用的軟體真的很強,
只是前置作業要花點時間,不過看到成品真的會嚇到,繼續學習中,再次感謝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謝謝 U 大耐心測試及無私分享. 我是香港觀眾. 很多時默默看評測。但也要支持 U 大一下!
感謝 U大呀!
從此高像素RAW檔配C1修圖就不用換電腦啦
U大的LRCC 參數設定蠻奇怪的,存在一些調整邏輯的矛盾,例如對於高亮暗階分明的階調,加大對比只會讓調整更困難;增加曝光卻同時減少白色及高光;增加暗部卻又同時增加黑色,這些處理只會相互牴觸,雖然也能將高亮暗階還原回來,但付出的代價同時損失中間階調,更奇妙的是減少顏色飽和度,硬是讓夕陽的微暖階調呈現冷灰的表現,覺得U大沒有發揮出LRCC 的能力.建議將高亮及暗階分開處理,調整邏輯是將高亮暗階階調內縮或許會有較好的結果.

同樣的一份影像檔案經過不同專業的影像處理軟體,處理到結束後的差異應該不會那麼大,大致上就是運用得數學運算程式的不同所導致,很難說一個軟體能夠達到的結果另一個軟體不能,除非是操作的不熟悉.

兩周前到彩虹保養相機,同時把玩了5DsR,也拍了幾張Raw 檔回來.使用LR6.1 處理後,個人的心得是處理上手度與5DIII/7DII/5DII 沒有差異,想想也合邏輯: 這是CANON 設計的影像元件, 處理引擎也相同;除了單位畫素較小外(其實比7DII 也沒小多少),拍攝的影像階調及寬容度都相當,使用LR 處理完全沒有困難.若說有一些資料(DXO)顯示寬容度比5DIII 還好些的話,那處理起來應該更容易.

但操作上這部相機要特別注意震動,拍攝當下檢視螢幕雖然是清晰,但是到電腦上放大到1:1 檢視卻都有微(手)震失焦.很難說買一部單眼相機回來,卻要大多數的時間都上腳架拍攝能讓多數人接受.但CANON 設計這部機身的新技術都運上”防震”這一項目,其他對焦及色彩處理不過是沿用現有相機的技術沒有創新.在6~7 月的日文攝影雜誌及月刊上5Ds/5DsR 的試用文章上,作者多也建議上腳架拍攝,溢美之言不外是驚異於高畫素的震撼…也多附有A3尺寸的銅板印刷專業介紹, 看了也只是”哇” , 只覺得5DsR 在一般電腦螢幕上看影像只是浪費它了… 這是一個問題: 誰需要5DsR? 是高階影像應用工作者? 還是像我等只是一個業餘的傳媒影像分享者? 當然高像素先天存在一個優勢,即使是 微失焦/大光圈焦外 的影像,就算不做銳利化處理,光是縮圖就能展現出銳利度.

感謝U大所做的測試分享,不過也要同時說並沒有看到多少5DsR的能力(高畫素的極致表現),大體上對U大的拍攝習慣及影像處理能力了解的還比較多.這不是踢館,只是陳述意見及表達一下謝意.
oliver119911 wrote:
U大的LRCC 參...

謝謝指導!
那張101是好幾周前調整的!圖像有使用到漸層濾鏡功能,所以參數有點兒亂至於調整方式當時的個人喜好!哈哈

這次只用C1Pro調整一些舊圖片然後就找一些以前調整的照片下去做比較就上傳了,A3輸出,我自己有台L1800輸出照片,5000W輸出A3還是太浪費了要驚艷可能要輸出大圖瞧瞧

我常常比較一下1DS2的1600w片子,相較下5DSR似乎只剩下裁切與光線充足下(如棚拍)可以吸光吸飽飽的環境有其特色,當然上架子我實在是非必要沒有在上,微震影響是有的但也算是非常好了~~如果您對於畫質精細度有更深一層的要求可以試試X3的機子,應該會對5DSR解毒哈哈~~~低感下X3片子能力驚人X3棚拍
我逛了FLICKR上的所有5DSR群組,有放上原始圖像的我有載來看,5DSR對於解RAW這檔事還真是頭疼,目前看來都沒有特別驚艷,所以我在努力研究研究

ulift wrote:
這篇就叫解放5DSR...(恕刪)


好細心的評測文
感謝 U大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