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說明一下:
我的常用焦段在 30-75mm,主要原因在於我就只有這麼一顆 A09 28-75mm,
S 10-20mm 常懶的帶出門,所以自然常用焦段集中在此段。
不過本人生性害羞,在出外時拍些當地風情時,通常站的比較遠拍,不敢站太近。
所以偏望遠這端的確比較屬於我的常用焦段。
雖說如此但每到拍些大風景需要廣角端時,
看到我的朋友拿起DC隨手拍完就往下一景點走,
而我卻還在原地換鏡頭,心中不知為何就會有股無名火冒出來。
雖然DC當然不能跟DSLR比,但就是有種不平衡的感覺。
因此心中一直想找隻有廣角的旅遊鏡來用。
一開始本有考慮過 Canon EF-S 18-200 F3.5-5.6 IS 這顆,
無奈我用過朋友的 NIKON 18-200mm F/3.5~5.6 VR II 之後,上面這顆我就完全屏除在外了。
所以最後衡量畫質與焦段就落在 17-55mm 與 24-105mm 這兩顆鏡頭上了。
根據大家的建議看來,考量焦段、光圈、畫質,想要一鏡走透透,有點困難。
很難不犧牲一部分。
1.圖便利性就是犧牲光圈&畫質
Canon EF-S 17-85mm F4-5.6 IS USM,一鏡到底
2.圖光圈跟畫質,就是犧牲望遠焦段
Canon EF-S 17-55mm F2.8
3.圖焦段完整就是犧牲便利性
Canon EF 24-105mm F4L + Sigma 10-20mm F4-5.6 ,兩鏡交換
至於 . . .
Canon EF-S 17-55mm 加上小白或小小白,這裡不愧是01,勸敗文隨時都會出來。
在這樣下去預算得無限上綱了。
另外想請問有沒有用過 24-105mm 這顆的大大,拿來拍小吃美食的。
這顆最短對焦距離要 45cm,拍美食時會不會要離很遠才能拍。
在不能用閃燈的室內環境下,F4 光圈的近拍效果會是怎樣啊。
(Tamaron A09 這顆有 Macro 功能,再這種狀況下就挺好用的)
以前我是用10-20搭24-105配20D,本來最早還有支小小白,還來覺得不常用出掉了。
但10-20搭24-105在想一機一鏡出去玩時時實在有點不順..
因24-105的最廣*1.6後就不廣了......
而105的望遠端其實也不常用到,因為出遊,大部份都是最廣到中焦段左右最常用。
所以後來就把24-105換成17-40 + 小小白is(10-20還是留著,有時要幫別人拍室內什麼的好用)。
一機一鏡就帶17-40配20D大概都夠用了,如果是去野外可能會拍些動物什麼的再帶小小白IS..
或者加帶大光圈定焦鏡or微距鏡,視拍攝主題而定。
之所以考慮17-40而非17-55 is,是考慮到以後可能會上FF,故不打算EF-S鏡。
至於24-105拍室內食物,大致上F4配合IS也是夠用。
大概找了一下相片,給樓主參考參考^^
或者可參考一下我的食記:花蓮小毛牛肉爐
以上,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
http://blog.pixnet.net/lbw
身體往後仰一點,還是可以拍桌上的美食
但F4的光圈在室內可能不太夠力
前幾天去天元宮拍櫻花
快黃昏的時候,F4大概要ISO400、800了
室內還是換大光圈定焦鏡吧
另外關於用廣角拍風景
除了買廣角鏡,也是可以玩2機流
一顆小廣角鏡的錢也差不多可以買一台小廣角DC,體積也差不多
預算充裕,那就APS-C加M43個一台

等GH1出了,可能考慮買一台給閃光吧
不然出去玩,老是兩個人搶一台DSLR

mitwz wrote:
補充說明一下:
我的常用焦段在 30-75mm,主要原因在於我就只有這麼一顆 A09 28-75mm,
S 10-20mm 常懶的帶出門,所以自然常用焦段集中在此段。......(恕刪)
我覺得是因為A09讓您變成習慣於這個焦段
我覺得這樣的話真的可以考慮17-55.
畢竟24-105跟您手中A09焦段真的沒什麼差了. 24X1.6後想拍景還是不夠廣.
最後又回到老問題. 人家拍完要走了你還在搞鏡頭

入手17-55後沒多久你就會習慣他的焦段了. 只跟原本A09差了望遠端15MM. 但最少出去玩的時後不用換來換去.
想要長焦預算夠就上小小白IS. 不夠用55-250 IS也不錯用.
這隻窮人望遠畫質算是不錯了. 配你的17-55剛好接的上. S 10-20就看您有沒有超廣角需求. 入手17-55後看狀況是要留還是出掉都可以
台北/ Steve Le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