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123456789 wrote:對商攝來說高一點試比...(恕刪) 縮圖這種手法,不論是RAW從CMOS出來後轉Jpg縮小,或是直接從CMOS源頭減取樣的sRAW.都無法改變原有高畫素CMOS每個畫素因為面積小吃光能力差的現實...同片幅低畫素單位畫素面積大吃光能力好,散熱好,雜訊低是事實啊..
以a900來說小弟覺得高iso不是重點吧(但抹得方式很像DC...)這台也不算是高fps機,看到低iso表現也算不錯說另外a900在機身及功能上面的進步也是有益於其他兩廠的精進,及消費者的福利囉!!而小弟也是期待新的5D!!
沒記錯的話不是早就有在CCD原本一個點的進光量改成由四個點or 九個點加總起來運算的高iso感光技術嗎?這種方式並不是使用運算放大來增加感光度,因此在高iso 能有效降低雜訊,但會降低畫素,只是不知sony是不是有用這項技術。現在高畫素的像機要在高iso 成像能有好畫質好像不一定得靠成像後才縮圖,而是能直接將四個or 九個點的進光量加起來計算後再成像了,不知有沒有對此技術比較了解的大大能提供一點相關資訊。
背裡刻 wrote:選幾個我覺得重要的; 24.6MP, 100%觀景窗, 3000美金 (市場售價應該是10萬台幣以內!)這樣還有人會覺得5D下一代只要16MP就夠了嗎? 照 A900 的規格看來....5D2 號稱的革命... 到時候應該是沒什麼好讓人興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