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R5 Mark II的首鏡選擇

RF 35MM F1.4
RF24-70 F2.8與24-105 F4早已不在我的口袋名單中。畫質不符合我的期待。

RF24-70 f2.8也仍只是大三元中的一支。不在超字輩中哦。而且這幾隻各自都有長短處。若只考慮畫質,那只有28-70 F2.0有達到超的等級。但尺寸,重量,呼吸效應,沒有IS都是硬傷。24-105 F2.8是使用了大量的數位補償讓他可以擠進超字輩。如果不介意這項,又有錄影需求,是值得考慮。

我的攝影主題跟你大致相當,也正在物色中。目前也就在這兩隻中游移不定。但我比較討厭數位補償的鏡頭。因為我玩攝影屬於比較老派的思維。我承認我還是秉持那種光學代表一切的過時想法。兩支走天下我會取28-70 F2。一支走天下那就可能考慮24-105 F2.8了。但著實老了,不知道還願不願意背這麼重的雞絲。以前出門一定是好幾支大光圈單焦,最高紀錄是跑黃石背七支外加四公斤重的三角架。現在也只能認老了。我走得慢,攝影速度慢,考慮多,按快門少,旅途也不太可能會照胸身人像,70~100mm間視角可忽略,又不太擅長大廣角24mm,28mm已綽綽有餘。也喜歡在旅遊中同時掌握較遠的主題,錄影也多定格定焦拍攝。回家後喜歡花很多的時間慢慢地編輯RAW,格放。而超字輩大光圈鏡頭理所當然的大光圈的畫質必須作為決定的選項,無論中央與邊角的色差色散與軸向色差都必須列入考慮。所以應該會選光學品質最大化的28-70 F2.0,搭配以前的EF100-400。

但不得不說,買任何一支超字輩鏡頭都會讓你變成扛字輩。失去敏捷性。沒當過苦力的人要謹慎考慮。如果欲窺光學水池之深與奧義,28-70 F2.0當仁不讓,甚至50 F1.2,85 F1.2都值得擁有,而這是以玩賞光學之美的面相。但如果是速度與量的導向,只是以拍的到,拍得多,拍得廣而快樂,您現有的24-105 F4就已經稱職了。而24-105 F2.8就是會在不會犧牲靈活性太多,讓你練點臂力,讓你多一點畫質,多一點錄影樂趣。有升級到的感覺。

希望有幫助到您。
taipeiepisode

我也"差點"買R7。理由相同。最後還是決定忍忍湊足口袋的洪荒之力對決R5 II。用格放解決。哈哈。

2024-09-11 15:39
大龍1235

4500萬1.6 倍裁切功能後還剩1800萬畫素,也還可以,不過R52是全能型的相機,值啦!要不是去年已買R3,可能我也會買R52!

2024-09-11 16:11
大龍1235 wrote:...幾千塊的RF 50mm f/1.8,光圈都比9萬左右的RF 28-70mm f/2.0大,所以標準焦段的變焦鏡我寧可選RF 24-105mm f/4.0就好...
其實這句話就夠了;鏡頭大.重與一鏡到底是自相矛盾的,只看規格是感覺不到配重失衡&整天扛下來的痠痛疲憊;FF恆定F2.8變焦已經夠重的了,光圈再大何止超重,所以自以為是的"一鏡到底"是貫徹始終地練身體,何苦來哉?

光圈F1.2 or 1.4那才叫"大",F1.8不算小,實在太低光再換就是了,不見得更"麻煩",預算還省一大截, why not? 24105 F4.0存在已久,以前EF時代大家都知此鏡畫質普普星芒又醜,那為什麼還那麼多人買?焦段方便也要帶得出門啊,更何況RF新鏡畫質是有進步的,所以實在沒理由(首鏡)不推;

入高檔FF機身的"價值"就是可用ISO空間更大,所以光圈F4.0就沒那麼難以忍受了;很久以前可以,現在更應該不是問題;焦段有到24-200的恆定F4當然會更好,只是這就得直奔M43系統,即使APS-C的等效24-120就已經不算輕小了;
不是我的,顾客的,剩下等R5II 的配额。


jenhoxen

现代神镜真有颠覆三观的感觉,中距镜长得像望远[吃驚]

2024-09-12 17:14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