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RP搭配EF 24-105 4L一代對焦精度問題

Wahaha214 wrote:
這張也是左邊自動右邊手動,兩邊準焦狀況相同,但是物距不同,這張約50公尺,上一張超過200公尺
用遠的物距是要排除景深的干擾

你的條件少了環境因素熱擾

應該都是手動峰值對焦
有放大畫面峰值對焦找不到可以準焦的地方
這個影片熱擾看得比較清楚


andrea5 wrote:
你的條件少了環境因素熱擾


這我有考慮到
同樣狀況下我接上小小白用200端(熱擾狀況會更明顯)自動對焦去拍是準焦的
再來是24-105的105端拍出來幾乎大部分的機率都是50公尺內OK,我昨天晚上測試也是手動比自動準
以這樣的結果來看似乎是鏡頭問題,但是我提過的白天拍30公尺的阿伯是糊的,這變成我無法去判定是不是完全是鏡頭的問題,只能說CANON的對焦機制設計並不是如自動化設備那樣的簡單,把系統的其他變因帶進來了
線性馬達就很簡單,只要去讀光學尺的位置,位置不對系統就繼續修正到正確位置為止,因為負載而產生位置偏移也是暴力修正,但是修正頻率不低就是了,所以有時參數沒有調好會產生震盪,如果CANON的對焦系統是這樣設計那就不會有不準焦的狀況
CANON很多鏡頭使用STM(步進馬達)可能是因為USM會對錄影產生畫面干擾,步進馬達是沒有修正機制的,會失步(步進馬達是一個STEP一個STEP在跑,有的馬達角度分比較細精度就會比較高,步進馬達的特色是系統下命令走5個STEP但是馬達實際只有走3個STEP系統是不會知道的,除非用有編碼器的步進馬達),如果失步了CANON的對焦系統能夠修正嗎? 我是打個問號
舊電機跟新電機的匹配跟解析度(這邊指的是對應給馬達的訊號,非圖像)就是有差,
轉接環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
真的在意對焦精度還是出掉買RF鏡頭吧。
如果兩支EF 鏡也有問題, 那就只能拿R5/R6 來試才知道是不是 RP 對焦精準度不足..

亦可能是舊鏡頭對焦行程先天設計問題, 在部份距離對焦行程精度不足.. 對焦齒輪多走一或少走一格的問題, 舊代小小白重災區

R5 用更舊的 EF 70-210 3.5-4.5 尚算準焦.. 只是 DPP lens data 已沒有這支鏡, 數碼修正差了點

R5 EF 70-210 3.5-4.5, 135mm F4.5, 1/250, ISO160

6D2+24-105mm一代和二代都有類似的情形,特定場合用LV DPAF拍攝對焦大走鐘,但切回觀景窗相位對焦拍出來一切正常,或許和單反時代鏡頭的對焦運算邏輯有關?
ci2130cts wrote:
特定場合用LV DPAF拍攝對焦大走鐘,但切回觀景窗相位對焦拍出來一切正常,或許和單反時代鏡頭的對焦運算邏輯有關?


如果是這樣我是覺得怪怪的,只能說CANON的設計有問題,因為相位沒重疊本來就是不準焦(CANON幹嘛把系統設計成會有這樣的對焦缺陷,想不通),怎會判定合焦??
還有如果是鏡頭對焦馬達背隙(機械專有名詞)的原因,不管是用在無反還是單反都一樣存在,此外CANON的EF鏡頭大多可以在無限遠轉過頭,也就是對焦在無限遠後,在鏡頭的對焦行程上絕對足夠,也就是說可以跑過頭,不會卡在無限遠就停止

至於系統新舊問題,如果我是RD只會把通信協定多加一些東西,多一些新功能,其餘的基本架構不變(規格不變),這樣最省時而且能向下相容,從R系列可以使用EF鏡頭就能看出來

該不會SONY也遇到這問題而且無解所以使用PDAF+CDAF的組合?
我把鏡頭後送CANON檢測,我的鏡頭在5公尺與8公尺有前移一些(CANON的驗證機身和我的一樣是RP),我和工程師都不知道這個前移曲線會是線性還是指數型態,因為無反沒有讓使用者調焦的機制,必須經由工程軟體把參數寫入機身(鏡頭也可以寫入OFFSET參數,機身也可以,如果機身搭配其他鏡頭沒問題就把參數寫入鏡頭,上述提到讓使用調整參數是把OFFSET寫入機身,DSLR機種才有),一般來說在DSLR機種,使用者調整的OFFSET參數都寫在機身,只有後送CANON才能把OFFSET參數寫入鏡頭,R這一世代的機身有的鏡頭不承認鏡頭的OFFSET參數,必須寫入機身

我朋友用松下100-300這顆鏡頭在300端的經驗有發現只要上保護鏡對焦就失準解像力也下降,想想我最近用EF 20-35 3.5-4.5這顆鏡頭發現有時解像力OK有時不行,我後送的這顆鏡頭CANON工程師在測試時也發現拿掉保護鏡後解像力提升,既然如此我就把保護鏡拿掉用最大光圈來測試,結果真是如此,妙的是我的EF 24-105 4L掛的保護鏡是B+W F PRO,別懷疑,就是B+W,拿掉B+W測試的照片如下,光圈4.5,都使用自動對焦,我的機身沒一起調焦,因為是水貨要多6千,鏡頭的OFFSET機身不承認,所以在有問題的狀況下拍下面的照片,就是維持原狀只是把保護鏡拿掉



由上面照片驗證出保護鏡會影響解像力與對焦(左右兩張都拿掉保護鏡拍,但是右邊清晰不少,加上保護鏡就像近視就不用貼了,比左邊還慘,之前PO在這邊的照片全都沒拿掉B+W),也可以看出CANON的對焦系統設計的問題,也就是移焦問題無法在無反上面 ""完全解決"" (CANON表示有人用無反還是會送調焦,有的人要求比較嚴格,差一點點無法容忍,但是用無反的確讓調焦的機率變低很多),再來精度也是有問題,我提到的精度就是相位沒重疊但是系統判定為準焦

這現象我在CANON展示中心使用R5配上RF 24-105 4L也發現,照片如下





然後在105端就幾乎沒問題











這樣的狀況判定準焦讓我釋放快門我是覺得很莫名其妙,使用的對焦模式是單點對焦+AFS。CANON展示中心的鏡頭沒上保護鏡

這R5和鏡頭或許是個案還是怎樣我不知道,總之有讓我發現這些問題

話說B+W有假貨嗎??
crossmatch wrote:
如果兩支EF 鏡也有(恕刪)

我也有EF70-210mmf3.5-4.5 這隻老鏡頭,無法數碼修正,顏色還不錯,接在EOS R更好用了,對焦不是問題。

Wahaha214 wrote:
我把鏡頭後送CANON(恕刪)


除了保護 filter, 個別鏡頭問題, 還有一條路你可試. 就是關掉機身 / 鏡頭防震, 開在三腳架上測試.. 可能會有發現

如果說是Canon 對焦糸統問題連AFS 也不穩定. 從你相片所見差異太少. 建議還是放在三腳架 + 對焦測試斜台. 找出在那個距離, 及量化走焦是走前走後了多少. 足以跟 Canon 商量如何寫入修正, 以前用 77D 也沒 AF 微調功能, 我自己找出走焦量化數據, 交給 Canon 香港維修說要跟我的數據寫入機身. Canon 維修技師也很認真致電給我商議然後寫入, 就這樣簡單一星期就解決了.. 相反同一事情我跟 Nikon 香港維修部糾纏了十年也不能解決, 交不同機身/鏡頭每次維修完都說調好, 但實際是另一回事. 有人說我吹毛求疵.. 連Z6 II又是我買了機皇, 那就算了以後也不去打搞他們

保護 filter 就是 B+W nano crystal 真貨也不保證沒影響走焦. 單反時代我需要有幾個不同廠十多塊不同型號 filter 去 mix & match 嘗試那塊影響走焦最少. 例如 : EF 50 1.2 L 用 B+W 不行, 試出用 Nikon NC filter 最好. Sigma 50-500 用什麼廠牌也不行, 要用回 Sigma filter.
crossmatch wrote:
以前用 77D 也沒 AF 微調功能, 我自己找出走焦量化數據, 交給 Canon 香港維修說要跟我的數據寫入機身. Canon 維修技師也很認真致電給我商議然後寫入


台灣CANON工程師蠻好心的,跟我說5和8公尺有前移,討論的結果是鏡頭OFFSET調整兩格讓我拿回去試試看,但是工程師調完用RP機身去測試完全沒用,就是我說的R系列機身對於有些鏡頭的OFFSET(設定值記錄在鏡頭內的)不承認,變成調焦失敗必須動用我的機身,因為要6千多元工程師建議我放棄,因為不少錢,除非我要繼續用這顆鏡頭(還要考慮鏡頭殘值值不值得)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