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902 wrote:要你重買一次,佳能都(恕刪) 我自己應該是不會再買一次我有 EF-M機身的 M2 和 M6, 也有EF-M 22/2但是我也有買了 RF 16/2.8, RF 35/1.8, RF 50/1.8, RF 100-400,所以不可能再買 RF-S 的22/2和32/1.4如果哪天想不開, 最多買一台R10單機身來玩玩就好.
ken902 wrote:現在的說法,不是說做(恕刪) 以前是說大口徑才可以做出大光圈鏡頭,現在被打臉了sony的小口徑照做大光圈還可以更方便的把鏡頭體積重量縮小明眼人都看得出來RF的aps竟根本就是EF-M換殼版本原因很簡單啊...Canon一開始就是不想支援阿就是要你被EF-M剝一層皮再被RF再剝一層皮這樣還能死心塌地為它洗地的我也不知道要怎樣說了現在又喇叭說大口徑可以做到多強的防手震...看看就好還真的信勒O家F家的口徑可比它小多少,論防手震也沒比Canon遜色我自己用過A73也覺得它的防手震不比Canon遜色阿最早M家推出AS時就一堆C粉說機身防手震會減損畫質所以為了畫質C家絕對不推出機身防手震...現在不適也自打臉?????????????所以Canon的說詞看看就好,不要太認真它也說不會放棄EF接環阿,你看現在EF接環二手價崩落成這樣你真的相信C家還會投注心力在EF環?EF-s,EF-m就更別說了只要記住Canon就是想多剝幾層死忠用戶的皮就可以了
CANON的思維就是這樣啊,不想讓你繼續用舊鏡頭。早期設計自動單眼相機的時候,就把FD接環整個扔了改成EF,反而NIKON、PANTAX等其他品牌的相機商老手動鏡還能直接裝上去用。要不是後來香爐眾家插的微單眼出現,FD的老鏡頭根本沒有翻身的機會。
Canon 還是那種舊代商人模式,自己是如iphone般的老大(現在往後還是?),要賺到盡,迫你買全新原裝的Sony是新思維(開放E-Mount讓副廠鏡/轉接興旺>多人買機子>日後多些舊客買回自家鏡升級)究竟是哪種方法賺得多尼?寡頭壟斷的封閉玩法(如lightning線)也是看有沒有這種斤兩。Canon EOS R比Sony遲出已損失時機。現在這些決策不知後局如何另外整合產品路線上,拼入EF-M會搞亂一脈相承的概念,RF-S是更明智的做法
seatree wrote:CANON的思維就是...(恕刪) EOS R7我應該是會買單,但是就是為了RF 800mm f11 IS STM這隻窮人鳥砲,但是RF-S鏡頭我完全不想買單,根本就是EF-M換殼而已,性能堪慮而且保證不便宜,直接用EF-S轉接就好了!反正EF-S 15-85 & EF-S 18-200 , EF-S 10-18, EF-S 55-250 與EF-EOS R控制環轉接環,這些我都有,沒有必要再被坑一次 。之前有從淘寶買了一個,CANON PZ-E1 POWER ZOOM ADAPTOR, 一直因為沒有鏡頭而沒有用過,看來得趕快去買一支EF-S 18-135mm IS USM了 。
ERIC_XYZ wrote:EF-m 不能亡阿!(恕刪) EOS M5一共有五個轉盤,加上觸控螢幕,操作上超方便直覺,只是很可惜連拍不給力,雖然可以到9fps是夠快了,但是只能拍27張JPEG就卡住了,沒辦法順暢的拿來拍高鐵。可能因為這台機子跳水太兇(公司貨上市時開價35.9K,結果一年半之後,我以14K入手了水貨新機),導致這台機子就沒有後續機種了。
extreme pig wrote:EOS M5一共有五(恕刪) 對 我也覺得M5真的是經典機種 雙轉盤 優秀還有很多自訂鍵上週六入手了老蛙9mm F2.8加上 原本的 七工匠 35mm F0.95M5以後就都拍手動鏡頭老蛙9mm四邊暗角有點名顯 但畫質不差 可以算是輕便機種最大廣角的搭配了
Kyler0923 wrote:本身是EOSM用戶,(恕刪) 這是不可能的,Canon一直以來就是防止用戶吃回頭草,從FD到EF時代就這樣搞過一次了。唯一好辦法就是把EF-M機身鏡頭趁現在價格還不是太爛的時候出清,直接入R系統我自己是覺得EF-M機身還不算被淘汰,所以繼續用到淘汰為止。反正EF-M鏡頭也有許多銘鏡,例如22mm,11-22mm,32mm還有sigma三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