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2008 wrote:EOS R Mark...(恕刪) 升級CPU/加入多向搖桿控制/支援HEIF檔拍攝 ~ 比照R一代的上市價的話,我可以考慮双機流 (去年剛賣了6D2,只留下A7iii)
Leonarka wrote:這麼大的昇級有什麼好(恕刪) 蠻涼的,之前就一直傳聞要出六七千萬畫素的機種,3200萬不是不夠用...而是沒匹配上RF鏡的素質。其他部分有升級當然很好但IBIS令人存疑,畢竟Canon還沒出過IBIS的機種,我是不太信無裁4K(30P?) 也是存疑,如果又是M6II那一套抽點再upscale那要看它的售價其實沒有IBIS也是可以拍,沒什麼太大問題4K灌水其實也還好,損失一點畫質其實不是最重要的事但我覺得32MP這件事情對我個人來講是硬傷...如果有到50MP以上,搭配RF鏡,會很有吸引力M6II就已經32MP了,但是FF沒辦法生一個同樣密度的機種照算32MP*2.25 = 72MP但是沒有,可能是Image Processor 不夠力,處理不夠快要快上去就變成吃電怪獸,然後熱當沒辦法到穩定的程度也有可能是Canon覺得市場不需要(但又出一個APSC的32MP,這很疑惑)總之無論高畫素或者4K quality,Image Processor這是Canon需要突破的瓶頸不然就枉費Canon的各種優勢,也讓其他廠家可以慢慢擠牙膏
Veter wrote:升級CPU/加入多向搖桿控制(恕刪) 雖然從 2004 年起,開始用 EOS 20D 時就有多向搖桿,但用了 EOS R 的觸控板後,覺得搖桿有也好,沒也好,畢竟 20D 當時對焦點也不過 9 個,旗艦 1Ds 對焦點也不過 45 個,現在 R 可選的 AF對焦點 多達 5655 個,用搖桿是要搖到何時,老舊的設計真的就不用提了!我比較想要 Smart Controller AF-ON buttons(見下面影片5:50起)
assis1123 wrote:如果有到50MP以上,搭配RF鏡,會很有吸引力 明明Rii就不是這個產品線明明就會出一台高像素機...像Sony明明出A7R4你偏偏要買A73然後罵他像素太低這不是很好笑
v5jxlnt wrote:明明Rii就不是這個產品線(恕刪) 可是就有人很無聊啊!話說才乳摸1就整個涼了,玻璃心嗎?如果說那麼玻璃心,是不是該去 Sony FX9 頁面留言說:哇! 賣 56W 的機器竟只能錄 4K用 6K 的感光元件結果只用到 4K還有美金定價10998,台灣竟然要賣56W真的心涼了!
assis1123 wrote:之前就一直傳聞要出六七千萬畫素的機種,3200萬不是不夠用...(恕刪) 你說的是5Dsr的產品線用來對一般機種說失望、涼了,好像怪怪的不同時候有不同需求像我大部份的應用場景,巴不得3000萬以下,不要再高了甚至2000萬我都覺得很好用沒有整面大牆的細緻圖要輸出,或是整天不停的裁切圖3200萬已經是略高於一般大眾的需求了像A7M3是2400萬,對你而言,不就涼到變冰了
ke3544 wrote:你覺得Sony是A73(恕刪) 不需要高畫素+1對於大部分的非職業用戶來說在FB /line網路社群分享時代對於一般照片常會使用中低畫素的壓縮SRAW拍攝存檔以避免佔用記憶體空間。而即使有出圖分享也都會再縮圖銳利化一次。當然若機身有5千萬畫素以上備用當然是最好,若沒有其實三千萬以上畫素已經算高畫素了。而一般用戶在使用高畫素機身時若鏡頭不是新一代的鏡頭要出大圖其解像力也可能不足包含早期的一代L鏡,另外家裡電腦硬碟、記憶體、CPU、顯卡也要再全面升級。我認為最大的賣點與大部分C家用戶考慮升級最大原因應該是攝影時機身防手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