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有人CANON 5D4 升級成CLOG了嗎?


digitalhouse wrote:
這個只是相機的風格檔...(恕刪)


謝謝分享,

研究了一下

感覺或許不用花錢買也可以使用?(花錢應該比較算是讚助?)

因為風格檔的話,只要調成像他一樣的話,應該也可以變成EOSHD CLOG了


劍心寶寶 wrote:
謝謝分享,
研究了一...(恕刪)


我來完整點的回覆你好了
1.CANON 5D4目前真正的CLOG只能直接送佳能原廠處理,費用3100
據點只有2個,一個台北,另一個高雄

2.EOSHD的CLOG只是一種運算法,把高亮區和暗部局部算過調整再降低飽和度的結果,據他本人的觀察,與真正的CLOG差異並沒那麼大,而且也不是單純你把機內設定值調整成跟它一樣,畫面就會變灰,你可自行試試便知(因此絕對不是贊助那麼好康的事的)

3.佳能的CLOG是真正從韌體方面,改變亮度編碼曲線所得,最完整的錄影功能表現還是此種韌體較有最高效果。

4.照片去思考用LOG是沒什麼意義的,因為你用RAW檔的動態範圍早就超越LOG了,沒必要捨近求遠。

5.如果不會後期調整LOG檔,那就暫時不用考慮拍成LOG,因為這反而加重你之後的負擔,而且容易弄巧成拙,論壇上很多討論LOG和LUT的文章都是是非非、亂七八糟的,有興趣再找實體資源去上課吧!
基本上你說的沒有錯

但是這是需要付費買的

只是價格便宜很多

原廠的C-LOG是只能使用在錄影上(選單上會有開關可以調整相關參數)

而EOS HD的C-LOG基本上效果跟原廠的C-LOG效果幾乎一致

這是作者用他1D-C慢慢調教出來的

的確不是單純調整參數這麼簡單

不信你用記事本打開.pf3檔

裡面都是亂碼 因為都是加密過的

調色都是要用佳能的Picture Style Editor去設計產出.pf3導入到相機內

至於照片使用LOG沒意義這我就不同意了

使用LOG的用意是保留亮處跟暗處的細節 跟動態範圍沒有關係

不過拍照的確是沒必要使用LOG

拍出來都是灰灰的 要花更多時間去後製

EOSHD內建的其他.pf3倒是可以試試

他是LOG加上LUT調色過的

拍出來就不是灰灰的

5D4的4K太過雞肋 所以根本沒有人會花錢去升級C-LOG
Juhnhood wrote:
我來完整點的回覆你好了
1.CANON 5D4目前真正的CLOG只能直接送佳能原廠處理,費用3100
據點只有2個,一個台北,另一個高雄

2.EOSHD的CLOG只是一種運算法,把高亮區和暗部局部算過調整再降低飽和度的結果,據他本人的觀察,與真正的CLOG差異並沒那麼大,而且也不是單純你把機內設定值調整成跟它一樣,畫面就會變灰,你可自行試試便知(因此絕對不是贊助那麼好康的事的)

3.佳能的CLOG是真正從韌體方面,改變亮度編碼曲線所得,最完整的錄影功能表現還是此種韌體較有最高效果。

4.照片去思考用LOG是沒什麼意義的,因為你用RAW檔的動態範圍早就超越LOG了,沒必要捨近求遠。

5.如果不會後期調整LOG檔,那就暫時不用考慮拍成LOG,因為這反而加重你之後的負擔,而且容易弄巧成拙,論壇上很多討論LOG和LUT的文章都是是非非、亂七八糟的,有興趣再找實體資源去上課吧!
digitalhouse wrote:
基本上你說的沒有錯但...(恕刪)


版友,細節我就不跟你多辯論了
因為要打超多字的

我只想雞婆糾正一下一個真的很嚴重的錯誤
Log的目的,就是要擴展動態範圍。
嚴格說起來,應該是說盡可能運算上留住靠近原始raw資訊的動態範圍

你錄影沒log 就是約7~8檔
你開log 就是10幾檔以上,A7S2就會飆到14檔

這個原理要用圖文解釋上千字,有興趣可再研究研究,我就不細細再解釋囉!
你說的我都知道

但是5D4可以錄RAW嗎?

拍照的部分

信不信我用LOG拍的RAW可以比你用RAW拍保留更多細節?

同個場景 使用原廠設定自動曝光拍出來的可能高光或暗部會過曝過暗

但是你有用LOG拍出來的照片直方圖就會往中間靠

這樣還會輸給RAW嗎?

過曝過暗RAW也是救不回來的
Juhnhood wrote:
版友,細節我就不跟...(恕刪)
不是很能理解
canon這次這個功能要付費的理由

log風格檔 套用lut後製
這不是canon相機 已經延用很多年的方式嗎?
網路上一大堆專門設計給canon的log檔能下載

c-log比起以往的風格檔方式,有什麼特別好的地方嗎?
色階比較連續?還是寬容度能多個1ev?
所以1dx2的用戶不能升級clog啊..... 雖然即使可以我也不會去升級,免費資源太多了
版友,我說一些運作原理,至於你是否有時間去做測試 就看你對影像的熱忱囉

LOG線條的基礎是建立在RAW檔之上的,不管你是拍照還是錄影,這都是一樣的。

影像先感光成為RAW之後,所有的訊號都保留在未經反拜爾的花花綠綠的馬賽克組合點
此時的訊號就是你所有曝光的全部,你的像素井得到多少光,得到的訊號就有多少(包括過曝,也就是滿井了)

而LOG曲線的賦予是在RAW檔之後才給他加上去,它決定了你提取多少RAW檔當中的訊號
一般情況的線條受制於液晶螢幕的反曲線,所以無法直覺上設定出跟一般視覺效果差異太大的影像
所以才有LOG對數這種運算法,把亮部與暗部的訊號做一個彎折與爬升

但是它的爬升也有一定限度,例如CANON LOG第一代 就只能得到800%的亮度
CANON LOG 2則是1300%
CANON LOG 3降低到1100%
你太高估了LOG的亮度收窄幅度了。

但是,你知道你的RAW檔常常高達1400~1700%嗎?

RAW檔會因為你曲線的賦予而決定出輸出畫面的動態範圍
你本來的RAW檔常常是14檔左右

C-LOG1 只能提取到11~12檔(看設備)
C-LOG2 就能上到14檔
C-LOG3 就是13檔左右

你不信的話,你進到PS裡面,把RAW檔那些看起來過曝的區域直接往下拉回來,看一下那些感覺過曝的地區有沒有大幅度的回復便知

你只要在DAVINCI RESOLVE裡面做一次RAW檔,你會意外的發現,一個RAW檔居然可以在軟體用不同的曲線跑出不同的訊號量
而LOG曲線的斜率就決定了你的影像從RAW檔中從跑出多少的亮暗部訊號(快去做這個實驗,你就明白了!)

總結,我想分享給你聽的是,你的曲線是RAW檔出現之後才賦予下去的,資訊量只會根據曲線斜率而更少,不會更高。

換句話說,Log拉不回來的東西,RAW很有機會拉回來
RAW拉不回來的東西,任何Log都拉不回來
你本身就只有一顆蘋果可以切
你再怎麼小心謹慎的切它,它都不會變成2顆蘋果的


但是重點5D4並不能錄RAW

可以錄RAW也就沒必要C-LOG了
Juhnhood wrote:
版友,我說一些運作...(恕刪)
digitalhouse wrote:
是但是重點5D4並不...(恕刪)

唉,版友 這點當然是事實沒錯
我自然也明白,我也從沒說5D4能錄RAW(哪台機子能?)

LOG是介於RAW與一般影片的中介效用
對錄影才有優勢,拍照則不必使用,比起一般RAW檔來說,除了調整更複雜外,沒任何優點的,因此我認為不需刻意把拍照也能用log當做考量。

我的意思是說,官方版的clog仍有他一定的優勢在,如此而已。

EOSHD製作出的clog 事實上仍有些不足之處,不過效果已經很接近了,但是收窄的幅度仍舊與真正clog有差別,你進到軟體看示波器就會明白了,肉眼難分辯,但後期空間仍有差距。

如果覺得中間約1千台幣的價差有影響意願,那還是可用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