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EF 16-35MM F2.8 L III USM測試

t15-30 口開這麼大自然是有它優點

L 鏡是成也它的堅持 敗也它的堅持

為了握感及操作

口徑和重量都會控制維持

所以新一代的 L鏡應該都會儘可能維持上一代的舊規格 做出折衷

新一代的L 鏡銳利度一定不俗

但是如要期待有新突破規格的話 ex: 85art

還是要交給 bigma 惹 XDDD
昨天試拍幾張, 很滿意
35mm端, 有疊圖

24mm端, 有疊圖

16mm端, 有疊圖

看了三代實拍的星芒
還是二代繼續留用
二代星芒還是堪稱經典
二代的星芒真的是出名的經典, 不過我個人覺得它的星芒有點誇張, 一旦畫面很多燈光時, 整張照片佈滿了誇張的星芒, 反而三代的星芒恰到好處, 耐看的很, 所以說青菜蘿蔔, 各有所好

妹妹伊咩咩 wrote:
看了三代實拍的星芒還...(恕刪)

狙擊手EX wrote:
可惡這麽快被發現,...(恕刪)


還是很厲害~至少它可以變焦
meridian wrote:
整個邊緣失光有夠慘...(恕刪)

失光小事
機內補正就解決了
還未必要進後期
----------------------------
節錄自徠卡光學設計的三代菁英 Three Generations of LEICA Lens Design
"像差種類繁多,為方便起見,我們將之歸為三大類:第 3 級像差,第 5 級像差,第 7 級像差,「3、5、7」代表上面各種像差在方程式中的指數。我們比較熟知的是第 3 級像差,也被稱為希德爾(Seidel)像差,希德爾是第一個對其用數學方法對像差進行全面描述的人。「第 3 級」這樣的命名確實容易混淆不清,因為第 3 級像差是所有像差中最重要的,從這方面而言,它應該算「第一級」。即便是在現代,要想把所有像差控制在滿意的程度,也是非常困難的。問題的關鍵是:當你把所有的第 3 級像差都控制好了之後,你將會碰到來自第 5 級像差的干擾。和第 3 級像差相比,它們更加多變和難以控制。一旦第 3 級像差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使得成像的模糊圓變小之後,新的像差又產生了,而且這些新的像差對畫面的影響會使你更為沮喪。像差造成的結果通常都是一樣的:降低反差,使整個畫面變得模糊。像差對成像的影響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什麼 MTF 會成為現代鏡頭設計的強大工具之一。MTF 可以告訴你你的鏡頭設計需要在什麼地方加以改進。

現在我們應該理解為什麼老的鏡頭設計就是那麼費事了。首先是對於高等級像差在理論知識方面就欠缺,要想很好的校正希德爾像差,鏡頭設計人員不得不面對龐大的計算工作。因此設計者通常是從創造靈感或者先前的著名設計著手,勾勒出大致的光路草圖。如果草圖前景一片光明,就繼續設計。為了在合理的時間和預算內達到結果(早期的資金是很有限的),設計者只好省略一部分光學計算,當準確計算不可能的時候就利用近似法,並且使用那些已經準確掌握其特性的光學玻璃。

當然,希德爾像差是不可能完全校正的,設計者將不得不尋求校正的平衡,或者盡量減少它們的影響。但即使是這種平衡本身的效果也是有限的。以雙高斯結構為例,此一設計本身就具有一定量的斜向球面像差(Oblique Spherical Aberration,即彗星像差),但另一方面,這種結構校正像散的效果卻很優異。斜向球面像差在徑向上的表現比切線上要嚴重得多,為了平衡徑向的球面像差,我們就需要接受一定量的第3級像散,以使斜向球面像差在徑向上和切線上盡量接近,但隨之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暗角(Vignetting)!是的,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實際上,許多鏡頭設計(包括新的和舊式的)都把暗角來作為一種「工具」。業餘的鏡頭測試報告經常批判某些鏡頭的暗角,殊不知一定程度的暗角是可以提高成像品質的!"
-----------------------------
雖然時代在進步
但是某些光學手法與妥協應該還是有它的道理在的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桃花島主5241 wrote:
二代的星芒真的是出名的經典, 不過我個人覺得它的星芒有點誇張, 一旦畫面很多燈光時, 整張照片佈滿了誇張的星芒, 反而三代的星芒恰到好處, 耐看的很, 所以說青菜蘿蔔, 各有所好(恕刪)


無法同意再更多

另外,其實暗角個人通常不主動校正,原廠軟體弄一下就OK了,
只是大部分狀況我覺得沒修正過暗角的照片反而比較有質感
76000讓人下不了手呀!
這兩年觀音的價錢都訂的好離譜呀!
https://tw.bid.yahoo.com/item/【明昌】【平行輸入】CANON-EF-16-35mm-F2-8L-III-USM-100291364163
水貨可以買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