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平價大光圈定焦鏡‧Canon EF 50mm f/1.8 STM

國外的比較文也不少,我看過STM版比舊款還差的例子,可見製造公差變異不小

吉姆林 wrote:
只要你是EOS單眼...(恕刪)




50 STM


吉姆林 wrote: 只要你是EOS單眼相機的用戶,那麼你對...(恕刪)


這顆網路賣到缺貨,我也想來一顆
吉姆林 wrote:
為了避免誤會,我剛又重測了一次!你可以按F5重新整理一下頁面
這次保證焦平面都在同一位置上(可下載原檔),但 EF 50mm f/1.8 ST似乎還是小輸。


小標是「色散抑制比較」,常見的色散至少有紫有綠,單看紫邊論輸贏似乎不夠客觀。
ITC wrote:
小標是「色散抑制比較」,常見的色散至少有紫有綠,單看紫邊論輸贏似乎不夠客觀。

綠色色散情形兩鏡都有,但紫色色散明顯就是STM那顆才有,你可以回去看原文的照片及描述。
感謝 吉大測試,辛苦了
+5分

88501022 wrote:
我覺得這篇都拿40...(恕刪)


如果40STM拿來PK 50STM
傳送門

這下張菲打岳飛.....但偶比較喜歡40STM = ="

吉姆林 wrote:
綠色色散情形兩鏡都有,但紫色色散明顯就是STM那顆才有,你可以回去看原文的照片及描述。

所以,是否小標改成「紫邊抑制測試」比較妥適?
照片反覆看了幾次,紫邊1.8II少於STM、綠邊STM少於1.8II。
原文反覆看了幾次,小標是「色散抑制測試」,內文如下,未見對於綠色色散描述:
EF 50mm f/1.8 STM與EF 50mm f/1.8 II都屬於超平價的鏡頭,所以鏡片結構中並未內建非球面鏡片或ED超低色散鏡片,所以散色抑制的表現一定不如一些中高階鏡頭,我們從開放光圈f/1.8看起,兩顆鏡頭的都有輕微的色散現象,不過EF 50mm f/1.8 STM的紫邊稍微明顯一些,兩鏡差不多是從f/4~f/5.6開始有所改善。

而後您又回覆hcy101網友轉貼PhotoZone的CAs測試:
這次保證焦平面都在同一位置上(可下載原檔),但 EF 50mm f/1.8 ST似乎還是小輸。

所以結論是STM色散抑制小輸,但若論綠色色散並非這麼回事。


紫、綠色散分布關乎焦平面位置,其實下載原圖後看了仔細看了一遍,就可以發現開放光圈下1.8II扣環板手觸清晰於STM、STM扣件本身清楚於1.8II,1.8II焦平面似乎還是稍稍近於STM,但相當細微。(雖然細微,但近拍卻會放大檢視色散狀態)

提醒至此,實非找碴。寫測試很辛苦,但只是希望測試結果能更客觀,至於小編您是否要修正原文,實非區區小網民可以左右,若有得罪還請海涵。
第一次沒被 吉大推 就先自投羅網。

這顆鏡頭 在背景虛化下 還蠻容易 拍出"浮起來"的立體感。
有錯誤的形容請指正,也可能是本人重度近視+老花吧!




ITC wrote:
所以結論是STM色散抑制小輸,但若論綠色色散並非這麼回事。
紫、綠色散分布關乎焦平面位置,其實下載原圖後看了仔細看了一遍,就可以發現開放光圈下1.8II扣環板手觸清晰於STM、STM扣件本身清楚於1.8II,1.8II焦平面似乎還是稍稍近於STM,但相當細微。(雖然細微,但近拍卻會放大檢視色散狀態)
提醒至此,實非找碴。寫測試很辛苦,但只是希望測試結果能更客觀,至於小編您是否要修正原文,實非區區小網民可以左右,若有得罪還請海涵。...(恕刪)


反覆再看了幾次,你說的有道理,我修改了內文及回文,請參考。

EF 50mm f/1.8 STM與EF 50mm f/1.8 II都屬於超平價的鏡頭,所以鏡片結構中並未內建非球面鏡片或ED超低色散鏡片,所以散色抑制的表現一定不如一些中高階鏡頭,我們從開放光圈f/1.8看起,兩顆鏡頭的都有輕微的色散現象,EF 50mm f/1.8 STM的紫色色散較明顯,EF 50mm f/1.8 II則是綠色色散較為明顯,兩鏡差不多是從f/4~f/5.6開始有所改善,嚴格說起來兩鏡對於色散的抑制能力應該是平分秋色。

吉姆林 wrote:
反覆再看了幾次,你...(恕刪)



吉姆皇

小弟前兩天有看到您喔!
偷拍您工作時無敵帥照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