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EOS 5DS的5000萬畫素,用上"解像力普通的鏡頭",其結果是如何?

我不懂,鏡頭是物理光學折射的東西,有解像力的問題嗎?
不是感光元件才有解像力(Resolution)的問題嗎?

Moses5222 wrote:
我不懂,鏡頭是物理光學折射的東西,有解像力的問題嗎?
不是感光元件才有解像力(Resolution)的問題嗎?羞


1.鏡頭一定有像差及色散

2.光線是波動 , 一定有繞射

Moses5222 wrote:
我不懂,鏡頭是物理光...(恕刪)

這樣表示如果不是上課不夠用功,否則就不是很喜歡物理。


在物理光學很早就提到,光學的解析力限,是來自繞射象差,也就是波長限制最高解析力,他是和波長成反比。


當初德國的顯微鏡技術發展,也是因為這個問題,才導向電子顯微鏡,因為電子波長可以從能量上來控制獲取更短波長。

只是後來電子顯微鏡技術,碰到是球面像差修正等問題。





大部分鏡頭的中央部分應該都可以達到超越5D3以上的解析表現,像50L中央算中上表現,加上技術力關係,或許這樣才把這顆拱上來
但邊緣的部份就要看鏡頭了,Canon很多老鏡頭邊緣表現並不好

也希望5DsR推出後,能加速Canon汰換老鏡的速度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diffusionless wrote:
這樣表示如果不是上課...(恕刪)

OK,那回到開版版主的問題
請問好一點的鏡頭,就沒有繞射象差這些問題了嗎?

狄拉克 wrote:
原本因為5DS的推出...(恕刪)

解析力不是無中生有。

感光元件只是解析投影在感光元件的影像。
所以邏輯上,如果感光元件的解析力不斷增加,那照片的可以解析,只是越來越靠近鏡頭解析力。


所以她是一個一開始增加很快,然後慢慢緩慢下來,像是要趨近飽和曲線一樣。



說穿一點,低解析的鏡頭並不會因為高解析感光元件而崩壞,只是看到接近鏡頭原貌而已。






感光元件本身還有S/N問題,也就當單位畫素越來越小,他最佳效能範圍也會越來越狹小。

同技術下,高畫素或許在低ISO的動態範圍很大,但是相對隨著ISO增加,動態範圍會更快速下降,相反低畫素在高低ISO的動態範圍變化就比較小。

用一個簡單的定性描述:

所有用在單眼相機上的成像系統,都無法突破物理光學的解像力極限,假設極限是100分吧! 考越高分的,要多得一分的代價就越大.

年輕的學生時期總以為完美很容易,模擬程式隨便跑都跑得出超級高的解像力,到真正做的時候才會知道.
1. 光學設計(如何用最少片的元件逼近物理極限,還不能創造出天價的成本.etc)
2. 光學材料(包含成分,成分均勻度與成型時的內部應力.etc)
3. 鏡片製程(請你磨出一個剛剛好直徑100mm的球面,工差10 um之類的問題.etc)
4. 鍍膜技術(減少鬼影,提升光效率,甚或防髒汙...etc)
5. 鏡頭組裝製程(請把12片鏡片完美的對心,方向一致,丟到產線組裝還要能做到角度工差0.1 degree .etc)
6. 組裝環境(這麼完美的鏡頭當然不能容下一粒灰塵.etc)
7. 後天環境耐受度(運到客戶手中之前,上述的要求不能變,過保固前也最好不要 .etc)......

只能說60分很容易,100分不可能達到,但是像素超高的機身設立的門檻95分,就已經可以幹掉一票鏡頭了.
其實,是游向大海的海龜,海放了在陸地上,孤單的我們
Moses5222 wrote:
我不懂,鏡頭是物理光...(恕刪)



如果是這樣,一堆DIY鏡頭就滿天飛了,不是嗎?
Tarega wrote:用一個簡單的定性描述: 所有用在單眼相...(恕刪)


相當淺顯易懂,非常感謝大大的解說
50L能上去真的是滿令人驚訝
這是表示近期沒要更新嗎?XD
135L 新百微 不敵50L XDDD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