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殘幅上用Sigma 30mm 1.4 Art 是否能對比在 全幅上用Canon 50mm 1.4 ??

建議直接去租來用最快!

題外話,超過135是要怎樣稱呼?過胖幅?
有趣, 原來同樣的物品(APSC-CMOS), 解釋用語還差真多!!!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在殘幅上用Sigma...(恕刪)

大陸人真無聊
什麼殘幅不殘幅
大概是炫富心態作祟吧
我喜歡aps超過FF
機身鏡頭輕又便宜
很適合出遊和購入好幾顆鏡頭
最近買了Sigma 30mm 1.4 Art,我覺得瞞滿意的,搭配的相機是Canon 60D,散景的部份我到覺得散了一點還得習慣一下。

三張都是用Sigma 30mm 1.4 Art拍的,細節的部份也有拍出來,不過放在01上應該看不出來。



現代人學攝影資訊太多了以至於在那邊套用一堆公式邏輯,
卻得到錯誤的結論,
50mm比30mm遠,
光圈又一樣,
再怎麼樣都是50mm來的糊,
根本不用在那邊換算來換算去,
aps-c還要裁切外圍將近一半的面積,
aps-c的30mmf1.4跟ff的50mmf1.4,
何止輸一屁股而已,
簡直輸到太平洋去了。
diffusionless wrote:
再來一個簡單觀念,DX DC等鏡頭分類是根據成像圈,並不會影響視角與景深。


感謝D大的說明。D大說的是實際視角與實際景深嗎?

我的理解是,雖然實際景深不變,可是由於片幅的大小(或說法蘭距的距離?),

景深在最後照片(或成像圈)中所佔的比例會不同

身為一個隨便拍拍的我而言,我比較想了解這個比例是否一樣。

重新溫習了一下Wiki,也就是所謂的Circle of Confusion 在成像圈中的比例

如果有實際的圖片可以比對,不知是否可以讓人比較了解?
30mm@f1.4在Canon APS機身上的散景深淺相當於50mm在FF上的f2.33
以等效焦長48mm來說則是f2.24(如果你找得到一顆48mm最大光圈值小於f2.24的全幅鏡)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感謝D大的說明。D大...(恕刪)

為何一個簡單問題變成這麼!

等校焦距講的是不同鏡頭拍出同樣視角,就是前面所說,兩張照片都是等校焦距都是180mm意思,但是一個真實焦距是28mm,另外一個是180mm。


那DX或DC鏡頭在本身是針對dx或著aps大小感光元件設計。

因此,假設在35mm全片福使用DC鏡頭就會有成像圈不足!

像是這個就是17mm DX鏡頭在FX機身上狀況。


假設他成像圈有蓋過黑色部分,那麼這顆就是超廣角鏡。





也就是30mm F1.4 DC在APS機身拍到範圍,就是等於50mm F1.4在FX機身拍到範圍,因為等校焦距是一樣!


但是真實焦距是不同,所以50mm景深是不一樣,會淺許多!



吳宗仁 wrote:
大陸人真無聊什麼殘幅...(恕刪)

其實當初我也是機身重量考量,加上創作主題並不是一定非FF不可,
所以才決定主攻APSC。

個人認為,APSC除了沒FF的廣角那麼的"廣"以外,
在機身能力與科技進步下,其實真的要被稱為"殘"也未免太過牽強,
的確有那麼一點炫富嫌貧的味道在。

Chardman wrote:
其實當初我也是機身重...(恕刪)

aps沒FF廣不過可以買廣角鏡來用
望遠就不是全幅鏡好克服的了
我覺得淺景深對於aps或FF其實不是重點
我相信大部分人拍照光圈都在F4到F8之間游移
應該不會整天都想拍人清楚其他糊成一片的照片
FF的絕對優勢應該是高ISO可用度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