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同鏡頭且準焦下FF & APSC 銳利度及紫邊會有差異嗎!?

希億元 wrote:
因為拍照出來的畫面相同 , 所以像在感光原件上所佔的"比例"一樣...(恕刪)

放大率和感光元件有何關聯?
放大率是鏡頭光學成像大小。



建議您先不要存在立基點或假設。
或許論點說無用,想想不如做個實驗給您看看。
這個是拿D800E+60mm F2.8 MICRO

首先在同樣位置下,分別用FX與DX模式拍下畫面
FX

DX
這個就是我們所說裁切,也就是假設拿著同樣鏡頭,在同樣位置,較小片幅會看起來像是較望遠畫面。
這裡是同樣放大率,只是這邊是同一塊感光元件,FX是7360X4912,DX就是4800X3200。






那假設用DX要獲得同樣畫面,就得提高1.5X距離或降低1.5X焦距
得到下面這樣
DX
獲得是4800X3200畫面。
這時候使用FX,畫面是
FX


這裡就看到畫面的物體變小許多吧!




這個也就是為何同樣一顆鏡頭,不應該是一樣解析力,為何較大片幅有種解脫或著突然銳利大增。
因為較大片幅就會更靠近物體,獲得一個更大放大率的畫面。
原圖
裁切

也就是假設站在同樣距離位置,那麼不管怎麼裁切,他們的放大率都是一樣,不會因為裁切就變成是微距畫面。






diffusionless wrote:
放大率和感光元件有何...(恕刪)


想了很久....
你所說的放大率 , 和我講的在感光元件上面積的比例不是一樣嗎
面積比例相同時 , 大感光元件的放大率自然會比較大

如果照片面積一樣大小一樣 , 要比銳利度時
DX的照片要縮1.5倍後再和FX的比較才會一樣

FX : 36mm*24mm----->4800*3200 ( 放大133倍 )
DX : 23.6mm*15.6mm----->4800*3200 ( 放大203倍 )

還是我又理解錯誤了

FF與APSC兩個照片要一樣畫面
因為APSC焦段x1.6倍所以要跑遠點拍
假設FF的距離100公尺.APSC退到160公尺
不要講鏡頭
光你眼睛的光學效果是不是就有明顯差異了
而你眼睛的水晶體也是同一顆阿
希億元 wrote:
想了很久....你所...(恕刪)

放大率是鏡頭光學參數,和感光元件是無關。

在鏡頭規格不是有個最大放大倍率。
您先想想假設一顆鏡頭在0.5X放大倍率,會因為裁切改變放大倍率嗎?
不會。

因為假設您把感光元件拿掉,拿另外一個紙做成像,不管紙大紙小,他都是同樣放大倍率。








這個是拿60mm F2.8在最大放大倍率0.5X拍攝。
FX
DX

0.5X也就是1:2,也就是物體如果是2公分大,那成像就是1公分大。



FX的長邊是36mm,如果是1:1時候,那就會剛好拍到尺36mm範圍,也就是物與像是同大
如果是1:2時候,那就會剛好拍到72mm範圍,也就是像比較小。


那同樣觀念DX片幅是24mm長,如果是1:1時候,那就會剛好拍到尺24mm範圍。
如果是1:2時候,那就剛好拍到48mm範圍。



也就是如果條件是一樣放大率,那麼本就不同片幅只能看到不同畫面。

所以不同片幅,假設您拍到是同樣畫面,實際上是因為不同放大才可以達到。

這個也是即使是同一顆鏡頭使用與測試是不同結果,較小片幅是用較小放大率。












---------不討論因為距離遠造成的光線擾動---------

alexander1027 wrote:
FF與APSC兩個照...(恕刪)

我知道APSC的視角比FF小 , 所以要站的比較遠 , 才有一樣的構圖
但是我眼睛對於一個在20公分前和另一個1公尺前的物體銳利度是幾乎一樣的
不會對焦比較遠就降低銳利度 ( 這樣代表近視了 )


diffusionless wrote:
放大率是鏡頭光學參數...(恕刪)

恩 , 那放大率和銳利度有什麼關聯?
同鏡頭+同相機 , 應該對焦在1公尺處和2公尺處的銳利度是一樣的吧!
diffusionless wrote:
放大率和感光元件有何...(恕刪)
希億元 wrote:
恩 , 那放大率和銳利度有什麼關聯?
同鏡頭+同相機 , 應該對焦在1公尺處和2公尺處的銳利度是一樣的吧!...(恕刪)

怎會一樣?

那為何需要顯微鏡?



假設鏡頭解析力在不同距離變化可以忽略(通常是降低),都是100 lp/mm。(lp : line pairs )




那麼成像1公分,和成像是2公分大差異是甚麼
那成像1公分 10mm X 100 lp/mm = 1000 lp
成像2公分 20 mm X 100 lp/mm = 2000 lp

在1公分成像最多看到1000條線,在2公分成像可以分辨到2000條線,請問您這時候去比較會發生甚麼事?





這個一般人在使用也會感受到微距或著望遠照片的銳利度特別好原因。



進來mark一下
希億元 wrote:
同鏡頭+同相機 , 應該對焦在1公尺處和2公尺處的銳利度是一樣的吧!

50CM 就差很大了XD



---已刪文---
---已刪文---
---已刪文---
---已刪文---
---已刪文---
希億元 wrote:
但是 , 就我目前所知FF和APSC只差在感光元件大小及像素密度
這好像只和等效焦距及噪點多寡有影響吧!?...(恕刪)

這個問題是在過去底片就建立起差異,影響並不是用電子元件規格參數來探討就可以釐清問題。




想想在過去底片時候,為何大底片可以獲得較好影像品質,即使他們的鹵化物感光顆粒是同樣大。





再來別被所謂<全片幅的訊號品質比較好>,而被誤導大片幅訊號比較好。
實際上,感光訊號是由S/N來決定。
S是由單位感光二極體所獲取的訊號,像是單位畫素的面積較大可以獲得較好訊號。
N是背景雜訊,對於感光元件來說,越大顆的發熱產生熱雜訊是越高。

因此,反而是較小感光元件因為有較低背景雜訊問題,所以可以容許的畫素密度是較高許多,這個也是數位發展小感光元件的畫素密度會進行比較快,而在中片幅機背系統不會有聽聞到高ISO影像比較好。







因此,不同片幅真正差異並不是在於電子元件上,而只是簡單光學因素差異。
也就是大片幅是利用較長焦距或著其他產生較大影像。



diffusionless wrote:
再來別被所謂<全片幅的訊號品質比較好>,而被誤導大片幅訊號比較好。
實際上,感光訊號是由S/N來決定。
S是由單位感光二極體所獲取的訊號,像是單位畫素的面積較大可以獲得較好訊號。
N是背景雜訊,對於感光元件來說,越大顆的發熱產生熱雜訊是越高。

因此,反而是較小感光元件因為有較低背景雜訊問題,所以可以容許的畫素密度是較高許多,這個也是數位發展小感光元件的畫素密度會進行比較快,而在中片幅機背系統不會有聽聞到高ISO影像比較好。
(恕刪)

依你所說,大片幅訊號未必好過細片幅,小片幅也未必差過大片幅
那主要要看畫素密度/單位畫素面積及製程(應是越新的元件越低發熱或/及雜訊吧?!)了吧?
而不能概括而論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