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量對 CANON 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是集中銷毀, 尤其對公司生產線製造及品管主管或員工其實是一項必要的品質要求的震撼教育.以前我們公司只要有整批退貨, 就召集全體員工說明退貨原因, 並親眼看貨品銷毀, 有些員工還會掉淚, 這些震撼教育遠比苦口婆心嘴巴講要有效果多, 當然後續一些品質改善作為就緊接而來.更不用說對消費者品質信心的建立...
but,有點奇怪,很多東西不是可以解體當零件的備料嗎??尤其是機身,像是反光鏡,對焦屏,菱鏡,快門簾這類都常常壞掉,而且修也不便宜,就這樣報廢??鏡頭的鏡片也是,修過就知道,每片都是天價啊..我的小綠剛好壞了一片鏡片,還不知道送修要多少錢(不會好死不死壞到DO那片吧),看到一堆大砲的鏡片就這樣敲碎,真是心在淌血..
本來就應該這樣做!這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在外國,大公司視品牌形象為最高指標,光靠好品牌可以讓公司獲利與股票站上高峰,賺得比實際賣東西還高,如果被全世界爆料Canon混雜次級品銷售(指明知有問題仍魚目混珠),那對公司傷害是非常大的!也許是國情不同,我們台灣人會覺得很浪費,因為習慣“將就“、“省著用“....,但如果要建立一個好的品牌形象,這樣的決心與鐵腕作風是一定要的!當然那些被銷毀的相機,只是要確定這樣東西不會被回收業者(目前先進國家都規定這類3C廢棄物必須回收)拿去二次銷售給零件商,混充正廠零件轉賣給消費者,這樣也保護消費者、經銷商、與自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