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廠商每次說鏡頭防手震優於機身防手震的話聽聽就好,根本是廠商的謊言
小弟自己用過D7D+80-200 f2.8 AS開啟拍攝追焦,防震成功率不比小兔+小白IS低
有興趣請參考^^小弟沒用腳架全程手持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corner0322&book=9
另外~在長鏡頭上面的效果,我想一般而言500以上的長鏡應該都會架腳架吧~就算內建IS功能光那重量應該沒幾個人會手持^^
小弟用一棵比較沒那麼重的但全程手持拍攝請各位來看一下,D7D+500 f8反射鏡
http://www.minolta.club.tw/phpBB2/viewtopic.php?t=28534
夜拍夜鷺我想應該就可以說明機身防手震對長鏡的防手震效果了吧,小弟全程都是手持(看EXIF很多張都是2~3秒的)
回歸正題~其實我認為各家廠商都有其商業策略,在其策略下都是為了追求最高獲利為主
要不要將防手震內建機身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單純的策略考量罷了
但若硬要說這兩種防手震誰超越誰那是很不客觀的(所以我也沒認為AS就可以超越IS)
機身防手震可以多一個"方便性",那就是所有鏡頭都可以有防手震效果,像35G這種大光圈短焦再加上AS那真的可以挑戰更暗的環境了
minolta的500mm 反射鏡真的是很特殊的一顆鏡頭,構造像天文望遠鏡...
嗯...機身內建防手震加上 f1.4的鏡頭...這樣的確是很好玩...可惜在C.N.還玩不到...
Canon的確是以最高獲利為指導原則...所以才叫鏡商..看他的獲利...就知道多好賺...
手持2-3秒還清晰的話...手貢獻的防震比AS還高喔...天生內建防手震...

機身防手震還有一個好處...隨著機身的更新也換了新一代的防震技術...
做在鏡頭上的話就慢慢買吧...這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能的...只有運動記者會一直換吧...
剛剛又想到一個問題,FF內建防手震的話,裡面的預留空間要很大...才能讓CMOS晃啊晃...
快門簾之類的也都要加大...這點到時看sony解決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