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前後m43 apsc ff這三種片幅都擁有過至少半年
m43:Panasonic GF1,G2,GF3、olympus e-m5
apsc:550D,60D
ff:5d2,5d3
最後僅有5d3與gf3
說實在話
如果只是網路縮圖
還真難以分辨一般的照片是用什麼片幅拍出來的
不過只要不是縮得太小,不經過後製裁切
像是拍全身人像散景,或拍微光環境,某些機身還是能瞧出極限就容易分辨
例如等效焦段的m43全身人像散景就沒辦法像ff的這麼奶油
或是微光環境iso開3200或更高 m43再怎麼縮都沒辦法比ff來得好看
這些可說是器材等級不同 能拍攝的題材也有所限制
以樓主提供的這四張縮圖照片
都算是一般類型照片
因此小弟木眼無法由此四張分辨出器材
但若樓主拍攝題材與焦段不出此四張範例
往好處想您用何種片幅都無妨
拙見僅供參考
這個新手大概也看的出來(因為樓主標題下了個"供新手參考")
但從不少人猜錯就可以知道,樓主貼的照片並沒有顯現出全幅的特點
況且機身鏡頭那麼多種,GF+定焦 vs 5D2+變焦,何者勝出也還不一定
要比淺景深,就應該同樣場景,使用相似等效焦段/光圈的鏡頭各別來拍,何者景深較淺一看就知
要比畫質,也應該同樣場景,開高ISO,再100%裁圖來比較,我相信結果就會很明顯
若是找不同場景的照片,說實在的,真的不容易看出用什麼器材拍的...
如果我是新手,看完的結論可能會是:"反正全幅和GF拍的照片我也分不出來,那我用GF就好了~"
hacehace wrote:
一樣的景
M43接收後再放大
FF全部接收
不知道對不對...
淺見
嗯~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誤解...簡單一句話, 成像範圍不同.
鏡頭投射出來在一個平面的影像是一個圓(有玩過針孔相機的
就知道是什麼),這個圓裏畫一個「回」宇, 外面那個口是FF,
裏面那個口是M43,差不多是這樣的.
相同的鏡頭,相同的參數, M43拍出來的東西比較像是FF拍出來
的東西裁切成M43的片幅. 但又不太一樣.
因為相同畫素(例如1200萬)的感光元件, 在M43上密度比FF高.
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全片幅的景深可以比較淺」這是錯的.
經過鏡頭投射在平面上的影像(包括景深)是一樣的, 但是接收
的範圍不同. 例如同樣(參數)的鏡頭, FF可以拍到全身, 但M43
就拍不到全身, 但景深一樣. 如此而已....
有誤請指教~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