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將18-55 IS 改為FF鏡值得嗎?


sure wrote:
但四角鬆散得很嚴重呢...(恕刪)

這應該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KIT鏡不會用不到,先留起來,家人或朋友,會遇到有人買入門單眼
到時就發揮價值了,在aps-c機身,拍起來不會差到那去.
我有一顆改鏡版的在給5D2用

說真的,如果手上有135FF的相機,拿去改我是覺得很划算(但是有風險就是了)

在畫質方面,雖然說廣角部分邊緣畫質可能不是太好,不過中央的銳利度可以說會讓人驚艷

而且重點是輕巧、防手震,就算要無暗角當作28-55來用還是會覺得很划算

我還拿去給底片機用... 極限可用大概是20mm不會打到,順便當Lomo來玩
那順便問一下17-55也可以拿來改嗎?有人試過嗎?
Jeffrey 許 wrote:
那順便問一下17-55也可以拿來改嗎?有人試過嗎?

沒改過,但理論上是可以,除非你真的覺得自己的口袋夠深再請人拿這顆去改,不然實在沒必要。
理論上APS-C專用鏡頭的鏡片,材質沒有L鏡來得厚實(特別是邊緣),即使改好,裝在全幅機上,邊緣畫質鐵定大幅下降,APS-C的鏡皇這個稱號只會出現在使用APS-C的機身上,上了FF機身,鏡皇的稱號就會因邊角厚度不夠,畫質降低而自動消失了,並不會因此成為L廣角鏡的鏡皇的(不然16-35就不用賣到4萬多之譜了),不如拿這顆17-55去換一顆17-40L,還比較實際些。如果17-55改過之後也有L鏡的成像品質,那17-40L就不用只能把光圈做到F4,而可以直上F2.8了。就如某些前輩常講的光學鏡片這種東西是稱斤論兩的,想要在FF機身上有平均水準以上的畫質,鏡片就得做厚實一些(特別是邊角不能太隨便,APS-C鏡片只取中間部份,所以邊角可以省比較大一些),因此鏡片就得加重,光圈就勢必縮小,想要大光圈,且邊角畫質水準也夠,就非得使用更短的焦段才行,不然又大又厚實的鏡片一堆,重量勢必會不斷的提高,例如16-35L及24-70,真的是一寸長一寸貴。日鏡廠商往往沒有德鏡廠商那麼強的研磨功力,而現代日鏡又多半靠鑄模,所以鏡頭的重量跟巨大程度,一直很難壓低,即使鏡片組裡頭用了一堆塑料鏡片,也還是很重。
我覺得如果有閒錢,加上手邊沒有好的超廣角鏡,那還蠻值得改的
(手夠巧又有適當工具的話可以DIY,免錢)

不產生暗角的極限大概是22mm左右,邊邊的畫質是很糟,但也贏過一堆外掛的廣角鏡
偶爾拍拍超廣角,還是可以裁切出很有氣勢的寬幅照片

底片機拉到18端的實際結果




CP值來說是破表~絕對超值
有防手震~又有廣角

我自己本身就有一顆
不過很現實的就是~畫質普通~銳利度不錯
但遇到逆光側光就完了
邊緣畫質本來就不好(L鏡也是)
使用望遠端拿來拍商品還滿好用的


對焦速度不快~所以在拍攝活動紀錄是不可能用他

24mm縮光圈之後沒有暗角,邊角畫質看得出來低落。但縮圖看不出來。

23mm往下開始出現無法修正的暗角。

假如控制一下拍攝的題材,還可以接受。
網路行銷SEO專業
手上是有一顆24-70mm 2.8 但有一顆壞很久斷AF排線的18-55 最近買了五條AF排線,順便把鏡尾改成EF,再用塑鋼補土填補18-24這塊區間,讓變焦只能24-55。

說真的接上5D2還蠻好用的,若有想看改好的圖我在找時間PO上來

但這顆的缺點..... AF排線真的很容易壞,還有光圈掉線也沒貼的很伏貼,一陣子也有可能會有對焦不順,或斷光圈排線,但這顆是片幅的KIT鏡就不用太要求了

國王 wrote:
24mm縮光圈之後沒...(恕刪)

cyh6662002 wrote:
家裡有顆18-55...(恕刪)


追蹤。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