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教一下昏暗下該選擇哪種方式拍?(7D)

!?這樣說起來你會說1100d的iso可以用得比較高?
魯獅 wrote:
在KTV這種光線不佳的室內拍照,APS-C目前的畫素都太高了,可能沒辦法有很好的S/N比的照片吧!

要是1200萬畫素的1100D,或1000萬畫素的1000D可能會好一些吧!



那7D(1800萬畫素)雜訊比400D(1000萬畫素)少,那該怎麼說!
那現行的550D、7D、60D的1800萬畫素CMOS雜訊抑制,都比不過50D、40D、30D、20D、10D、300D、350D、400D、450D、500D、1000D囉!
"那7D(1800萬畫素)雜訊比400D(1000萬畫素)少,那該怎麼說!"
那是全拜影像處理核心引擎DIGIC4比DIGIC2先進與配合的數位電路技術的水洗功能除噪提升的結果.
要不信拿將來使用相同影像處理核心引擎DIGIC4的1100D和7D比較就知道了.

現在相同的DIGIC4,5DII就比60D/7D/550D更優.

60D也比7D優些,雖然使用相同DIGIC4和1800萬畫素,但配合的數位電路水洗功能除噪技術越來越改善.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建議帶個大光圈鏡頭,順便帶個外閃光吧。

之前去唱歌一開始我都帶 tamron 17-50mm,現場光源都差不多 (除了那個螢幕) 所以都切換使用 M Mode 拍照。ISO 就固定 3200,光圈用 f/2.8。快門 1/40。當時候都拍 RAW 格式,後續看過大多都不需要調整亮度,偶而幾張比較暗再調整亮度就可以。最後直接出 JPG 檔案把大小縮小一下,縮到 3072x2048 (原尺寸 5184x3456) 其實整體來看雜訊都可以接受,稍微晃動到的照片也幾乎看不出來。

前一陣子續購入 canon 35mm f/2 與 580 外閃後去 KTV 就很好拍,都直接開 f/2 光圈, ISO 就使用 1600 吸多一點現場光用外閃跳燈補光後,整理效果非常滿意~

魯師大你說用1200萬畫素的1100D,或1000萬畫素的1000D可能會好,這個我個人是無法確定。但是在光源不夠環境,我把 1800 萬拍好相片最後縮圖成為 1000 萬的話,不知道哪個比較好呢?
魯獅 wrote:
"那7D(1800萬...(恕刪)



1100D等上市再說,不過要看它是哪一代的CMOS,如果是450D的CMOS拚的贏嗎?!


若要比處理器,我舉例錯誤,我應該拿50D和500D處理器來跟現行60D、7D、550D比較!
但是也別忘了,1800萬畫素的CMOS是重新設計的!
要提升畫素,廠商自然會將感光元件重新設計解決問題,可以看每次新機種介紹的第一項都是全新CMOS!


要比處理器,不要拿不同篇幅的CMOS相比,感光元件大小差那麼多,
全幅的雜訊抑制本來就比APS-C好上許多!




樓主是7D,不要拿5D II來比,要嘛就勸敗上5D II。

ttlinker wrote:
全幅的雜訊抑制本來就比APS-C好上許多!(恕刪)

請教這是何道理?理論基礎是?願聞其詳.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如果是同一片CMOS晶圓,分別裁切為2110萬畫素的FF,和844萬畫素的APS-C,也就是相同畫素密度.
然後使用同一顆影像處理核心引擎DIGIC,相同的配合數位影像電路,在相同ISO下,全幅的雜訊抑制會比APS-C好嗎?全幅的畫質會比APS-C優嗎?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魯獅 wrote:
請教這是何道理?理論...(恕刪)


感光元件大,雜訊少!

魯獅 wrote:
如果是同一片CMOS...(恕刪)


雜訊抑制和畫質,一樣是全幅比較優!



昏暗=光線不足

要增加進光量
1慢快門
2大光圈
3高ISO
4打閃燈





ttlinker wrote:
雜訊抑制和畫質,一樣是全幅比較優!
(恕刪)


雜訊抑制和畫質,個人是認為,取決於畫素密度吧!和全幅或APS-C無關吧!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