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es wrote:
而所謂的景深,可以說是清析的程度,在景深外的東西,
是比較模糊的,愈外面愈模糊,而在景深內的東西,則會
比較清析。
因此在APS-C的機種上,將50mm的中間部份放大後,原
本清楚的東西也會變得比較模糊,也可以說是景深會變得
比較淺;就理論上而言,應該是等於全幅的80mm。
不好意思,我只截取您部分的內容,希望您見諒
基本上,上面兩段的論述是有問題的
第一,所謂的景深,指的是對焦完成後,景物在感光元件呈現完全清楚的距離範圍
景深越深,完全清楚的距離範圍越大
景深越淺,完全清楚的距離範圍越小
您的說法,也是大概正確
只是正確的來說,大家在說景深深淺的程度時
用的是距離來描述,而不是所謂"清晰的程度"
第二,在您說的中間部分放大後,畫面變糊
這邊的變糊 跟 光學所造成景深外的糊是兩碼子事
不然大家一直裁切放大就會有奶油散景了
事實上,卻不是如此
一直裁切放大只會讓整個畫面同步的變模糊
景深內的部分,也會變糊,景深外的部分,原本就糊,也會變更糊
如果說這樣說APS上50mm跟全幅上80mm的景深是一樣的話
以這樣的推論來推估,越長焦的鏡頭,拍的越不清楚
因為通通都等同裁切放大變糊啦
所以裁切放大造成的模糊,並不是景深外的糊
所謂的景深 在鏡頭光學的作用下,已經決定了景深程度
事後裁切放大造成的模糊,並不影響景深程度
所以,50mm鏡頭造成的景深不論在aps或全幅上,與80mm鏡頭造成的景深完全不一樣
也不會因為裁切放大,就變的一樣
上面我所寫的有點雜亂
基本上,我只是順著您的論點來說明錯誤的地方
關於景深,網路上有很多資料 都會比我說的完整與詳細
有任何問題,大家就一起討論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