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樓主的另一篇文章在Nikon的世界中,沒有Er99 (NASA)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1361668嗯...這是所謂的興風作浪嗎??n家c家的用戶人都很好的沒必要比來比去吧各有優點各有缺點大家選自己喜歡的歡喜買高興受咩
piyopiyo765 wrote:機身價格越來越便宜的現在,感覺廠商都把獲利比重加強鏡頭上了...(恕刪) 沒錯,這就是目前廠商的作法機身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更新越來越快靠機身獲利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要靠鏡頭這也是canon不斷將畫素提高的原因,在高畫素要有好效果就得換新出的鏡頭panasonic的m4/3鏡頭,大概是毛利最高的代表之一了所以現在的競爭,電子大廠得用m4/3的策略,用機身修正方式,降低鏡頭製造成本,來提高獲利而傳統光學大廠,則是推出更高解析用料更好的鏡頭,提高鏡頭的售價,來推升整體的營業額與獲利所以大家不用再勸敗了,現在的135 FF系統機鏡已經是底片時代中片幅的價格想想現在人手一機無敵兔加L鏡,都是十幾萬塊,在以前可以買哈蘇500cm了在以前有這麼多人買哈蘇嗎?螢幕真的需要用到兩千萬畫素才夠看嗎?其他廠商看到C、N這樣搞,看到了中低價位市場有機可趁,所以才有M 4/3等系統出現之後三爽、SONY等等也都會針對這個價格區間推出對應的規格產品所以未來,的確是APS以下的規格,有可能成為市場「主流」,也就是「量」會最大FF以上「機加鏡的系統」價格會越來越高不可攀大家的觀念也必須跟著調整,否則辛苦賺來的錢全都進了廠商們的口袋喔!善意的提醒而已,勿戰!
cwu wrote:所以大家不用再勸敗了,現在的135 FF系統機鏡已經是底片時代中片幅的價格想想現在人手一機無敵兔加L鏡,都是十幾萬塊,在以前可以買哈蘇500cm了...(恕刪) 跟底片時代比,大大忘了要考慮底片消耗若是一台5D2/D700拍了10萬張壽終正寢,10萬張換算成底片的價錢是多少?更何況5D2/D700 ISO1600勘用,想想之前一捲ISO1600底片多少錢?算一算,5D2 與D700的售價算是很合理的而M43的論點我非常同意M43已經是COST DOWN的設計,鏡頭不但買的不便宜,還比N、C全幅鏡貴上不少,算一算還真是暴利。
dodoba21 wrote:5D2 與D700的售價算是很合理的...(恕刪) 其實小弟也認為「純」就機身來說,大大提到的這兩台售價算合理的可是若要將「機加鏡」整套「系統」算下去,就很可觀了因為,鏡頭不會只有一兩隻,若整個「新大三元」出了,整套價格讓人不敢想像底片我可以慢慢買,小心拍,只沖正片欣賞就好,不印相的話搞不好還比較省哩!就上述這兩台而言,我覺得NIKON還是比較有「良心」一點(雖然都在搶小朋友)至少「目前」看起來,D3s「只」做1200萬畫素,除了讓高ISO表現更佳外也讓老鏡的搭配有了一些苟延殘喘的時間,不用急著換新(雖然未來很難說)希望NIKON的高ISO戰略能繼續堅持下去,不要跟CANON搞起畫素競賽而CANON,真是標準的商人啊!不但機身用料省下不少,還想從鏡頭賺更多難怪股價一直居高不下,當他的股東要比當他的客戶好至於M 4/3,鏡頭的製造工藝與售價完全不搭嘎,讓小弟一直跳不下去希望今年有更多廠商過來競爭以後,能讓鏡頭售價合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