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開箱]一次兩支Tamron 18-270 v.s Sigma 18-250(非常不專業比較)(圖多)

gran1206 wrote:
一鏡到底!旅遊鏡頭總評比 Canon 18-200IS / Nikon 18-200VR / Sigma 18-250OS / Tamron 18-270VC

http://www.photosharp.com.tw/photosharp/Content.aspx?News_No=7312&Lang=0


這篇文只限會員觀看, 非會員者須註冊.

flysam1105 wrote:
這兩顆是APS-C的鏡頭~~5D2是FF系統
這兩顆本來就不應該裝在5D2上~~成像圈怎樣都會有~~片幅不一樣~~

之前有人把 KIT 18-55 裝在 FF 機上(有切屁股),
從某某焦段(忘了)之後就沒成像圈了...
至少,在 55 端是沒成像圈的.....

那,為什麼 S 18-250 拉到 250 仍然有成像圈?!
這是我好奇的一點...
副廠鏡頭的設計都是這樣嗎?或是這只是 S 牌的特性?
這是我好奇的另一點....
所以,我想知道 T 18-270 的狀況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inben2 wrote:
咦!還人了嗎?我比較...(恕刪)



我想i大指的是這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4&t=1142363&r=2&p=1
所以i大應該也想知道騰龍這隻鏡頭在FF機上的狀況吧
以下引用自攝影家手扎網站,非盜用,僅供攝影同好參考
本人不會貼圖,請見諒,能教我貼圖,更感謝

一鏡到底!旅遊鏡頭總評比 Canon 18-200IS / Nikon 18-200VR / Sigma 18-250OS / Tamron 18-270VC
發表於:2009-06-22 15時 std, 瀏覽人次: 182693


俗稱的旅遊鏡頭,意思是只要一支鏡頭就可以走天下,遠交近攻都沒問題;通常指的是「高倍率變焦鏡頭」,早期有Tamron和Sigma推出18-125mm F3.5-5.6數位專用鏡頭,再進化到18-200mm F3.5-6.3高倍率變焦鏡頭;但高倍率變焦鏡頭的望遠端畫質還無法令人信任、過小的光圈也讓手持晃動成為問題。
左起:Canon 18-200IS, Nikon 18-200VR, Sigma 18-250OS, Tamron 18-270VC

直到Nikon於2005年底率先推出內建防手震的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在200mm望遠端可支撐到1/15秒快門手持拍攝,都可保持穩定,「一鏡走天下」的理想與實用性至此確定。
當然後繼者也陸續推出:Sigma 18-200mm F3.5-6.3 DC OS HSM和Tamron 18-250mm F3.5-6.3 Di II(後者無內建防手震),最後Canon也在EOS 50D問世時發售EF-S 18-200mm F3.5-5.6IS。
而今年在兩大獨立鏡頭廠分別推出旅遊鏡「加長版」(均內建防手震):Tamron 18-270mm F3.5-6.3 VC Di II 和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後,包括SONY DT 18-250mm F3.5-6.3和Pentax DA 18-250mm F3.5-6.3(Pentax與SONY機身皆支援防手震性能)等於四大原廠和兩大獨立廠牌的旅遊鏡主力戰將都到齊!

在此我們收集了Canon/Nikon和Tamron/Sigma等四支火熱的旅遊鏡,來個超級PK大戰吧!
更多同批測試鏡頭,左起:Nikkor AF-S 24-120mm F3.5-5.6G, Nikkor AF-S DX VR 16-85mm F3.5-5.6G,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Tamron B003

操作性能
操作性能指的是對焦性能、防手震性能和近拍能力,以及整體鏡頭組裝設計質感與操控手感。

四款現役高倍率變焦防手震鏡頭中,以Nikkor 18-200VR整體質感最佳,附有對焦距離表尺窗口,變焦環設計在前方、對焦環在近端,當拉近拉遠時左手較能支撐機身和鏡頭整體的重心。Sigma 18-250OS的鏡頭塗裝質感也相當好。Canon 18-200IS的塑膠感則較重些。

對焦性能以Nikon 18-200VR和Sigma 18-250OS內建超音波馬達,安靜快速的AF性能獲得好評。較難理解的是Canon 18-200IS並未內建USM馬達,實屬遺憾。

最近對焦距離,Canon/Nikon/Sigma/Tamron分別是45cm, 50cm, 45cm和49cm,最大放大倍率相差不多,以Sigma 18-250OS奪冠。

整體的操作性能評比,Nikon和Sigma皆獲得五顆星滿分居冠,Tamron因為世界最高15X光學變焦能力居次,Canon則殿後。
操作與性能
Canon EF-S 18-200mm F3.5-5.6IS ★★★☆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
Tamron 18-270mm F3.5-6.3 Di II VC ★★★★
防手震測試
既然要做為旅遊鏡,內建防手震以節省裝卸三腳架的時間對於實用性來說相當重要。我們以實機測試各款防手震鏡頭的影像穩定機率。
測試條件:站立手持相機對準約4公尺外的靜物拍攝,以各鏡頭的望遠端,開啟或關閉防手震各連續拍攝10張,放大檢視影像是否穩定清晰。

(以下是影像穩定的百分比)
快門        Canon 18-200IS / Sigma 18-250OS / Tamron 18-270VC

1/125秒 防手震關閉  70%       60%       60%
1/125秒 防手震開啟  90%       70%       90%
1/60秒 防手震關閉  20%        0%       0%
1/60秒 防手震開啟  70%       20%       10%
1/30秒 防手震關閉   0%       0%        0%
1/30秒 防手震開啟  20%       30%       10%
1/15秒 防手震關閉   0%       0%        0%
1/15秒 防手震開啟  20%       40%        0%

快門        Nikon 18-200VR / Sigma 18-200OS / Nikon 16-85VR / Nikon 24-120VR

1/125秒 防手震關閉   90%     50%       80%       70%
1/125秒 防手震開啟   90%     90%       90%       70%
1/60秒 防手震關閉   20%     10%        40%       20%
1/60秒 防手震開啟   70%     70%        70%       60%
1/30秒 防手震關閉   0%      0%        20%       10%
1/30秒 防手震開啟   70%     70%        60%       30%
1/15秒 防手震關閉   0%      0%        0%        0%
1/15秒 防手震開啟   20%     0%        50%       30%
以下刊出1/30秒手持拍攝,較為清晰穩定的照片供瀏覽
點我顯示原圖
Canon EF-S 18-200mm F3.5-5.6IS


點我顯示原圖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點我顯示原圖
Sigma 18-200mm F3.5-6.3 DC OS HSM


點我顯示原圖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點我顯示原圖
Tamron 18-270mm F3.5-6.3 VC Di II


點我顯示原圖
Nikkor AF-S VR 24-120mm F3.5-5.6G

高倍率變焦鏡PK-廣角端
我們在晴天環境下測試四支高倍率變焦鏡頭的廣角端和望遠端在開放光圈以及F8的實際拍攝,固定曝光條件、色調:風景,評比重點:
*F3.5的週邊暗角情況
*F3.5和F8畫質表現
*紫邊現象
*望遠端的畫質表現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點我顯示原圖
F3.5


點我顯示原圖
F8

Canon EF-S 18-200mm F3.5-5.6IS
點我顯示原圖
F3.5


點我顯示原圖
F8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點我顯示原圖
F3.5


點我顯示原圖
F8

Tamron 18-270mm F3.5-6.3 VC Di II
點我顯示原圖
F3.5


點我顯示原圖
F8

廣角端F3.5最大光圈下拍攝評比,首先發現一樣是18mm焦距,Tamron 18-270VC的視角比Canon和Sigma來的廣。

周邊暗角情況,Tamron 18-270VC最輕微,Nikon 18-200VR較明顯。

畫質表現,最大光圈F3.5的週邊畫質,會受到色像差和紫邊現象的影響,四款高倍率變焦鏡頭表現相差不大,以Nikon 18-200VR的色像差矯正最良好,Tamron 18-270VC略有紫邊現象。縮光圈至F8後各款鏡頭的影像質素大有提升,除了Canon 18-200IS周邊還是有些鬆之外,其餘三支鏡頭都有十分銳利的影像表現。
高倍率變焦鏡PK-望遠端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點我顯示原圖
F5.6


點我顯示原圖
F8

Canon EF-S 18-200mm F3.5-5.6IS
點我顯示原圖
F5.6


點我顯示原圖
F8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點我顯示原圖
F6.3


點我顯示原圖
F8

Tamron 18-270mm F3.5-6.3 VC Di II
點我顯示原圖
F6.3


點我顯示原圖
F8

最令人關心的超望遠端畫質表現,雖然各款鏡頭的望遠端不同(200mm, 250mm和270mm),但完全比較最望遠端最大光圈的畫質,Canon和Sigma表現最優,Nikon其次,Tamron較鬆一些。不過縮光圈為 F8後,四支鏡頭的影像銳利度,尤其是周邊畫質,都有明顯提升。
畫質表現:依照本站的標準測試(ISO12233數位解像力)四支鏡頭都名列五顆星的水準
Canon EF-S 18-200mm F3.5-5.6IS ★★★★★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
Tamron 18-270mm F3.5-6.3 Di II VC ★★★★★
逆光PK!
測試條件:無任何濾鏡和遮光罩的情況下,直對烈日拍攝。以18mm廣角端、F8、1/320秒手動曝光拍攝。
點我顯示原圖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點我顯示原圖
Canon EF-S 18-200mm F3.5-5.6IS

點我顯示原圖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點我顯示原圖
Tamron 18-270mm F3.5-6.3 VC Di II

逆光的光斑/耀光抑制
Canon EF-S 18-200mm F3.5-5.6IS ★★★★☆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
Tamron 18-270mm F3.5-6.3 Di II VC ★★★☆
人物攝影PK!
Canon 500D & Nikon D5000
測試條件:傍晚、陰天、各鏡頭50mm焦距、手動曝光、F5.6、1/40秒、防手震開啟、人像相片風格或照片調控
模特兒:佳佳
點我顯示原圖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點我顯示原圖
Canon EF-S 18-200mm F3.5-5.6IS

點我顯示原圖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點我顯示原圖
Tamron 18-270mm F3.5-6.3 VC Di II

微距近拍PK!
測試條件:各鏡頭的最望遠端、F6.3、1/400秒、風景色調

除了最早發表的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近拍50cm外,其餘各鏡頭的近拍距離更短或望遠端焦距更遠,可獲得更大的放大倍率。
點我顯示原圖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點我顯示原圖
Canon EF-S 18-200mm F3.5-5.6IS

點我顯示原圖
Sigma 18-250mm F3.5-6.3 DC OS HSM


點我顯示原圖
Tamron 18-270mm F3.5-6.3 VC Di II

總結
人說瑜亮情結,左右為難;但此次四款最新旅遊鏡頭終極PK賽,可說各有輸贏,表現在伯仲之間;有的畫質佳、有的變焦強、有的逆光贏。

若從售價來說,Canon 18-200IS、Sigma 18-250OS和Tamron 18-270VC落在相近的價格帶,一般來說台幣兩萬有找,因此Nikon 18-200VR的C/P值就較為弱勢了。不過Sigma 18-200OS進化到18-250OS,價格也翻漲了約四千元,大約25%,也使得Sigma 18-200OS的絕佳C/P值跟著降低了些。

若以不同系統用家來分析與建議,Canon用家面對自家18-200IS沒有搭載USM的窘境,轉向使用獨立鏡頭廠牌也無可厚非。Sigma與Tamron 兩強比較,若在意的是變焦倍率,選用Tamron 18-270VC是上上之選,若特別在意畫質與操控,編輯推薦您Sigma 18-250OS HSM。

對於Nikon用家來說,旅遊鏡就不只是18-200或更高倍變焦的副廠鏡頭之爭了,因為自家還有一支Nikkor AF-S DX VR 16-85mm F3.5-5.6G。從高倍率變焦鏡的選擇來看,Nikon 18-200VR的重要性已逐漸降低,要操控性能可選擇Sigma 18-250OS HSM,要超望遠性能可選擇Tamron 18-270VC。若以Nikon自家的18-200VR和16-85VR來說,喜愛拍攝風景的背包客編輯推薦您16-85VR,因為有更廣的視角;喜愛人文主題的還是以18-200mm高倍率變焦鏡為首選。不過,在可見的未來,Nikon也將滿足愛用者的心聲,推出18-200VR的後繼版本,預計變焦性能的擴增將不會令您失望。
phils wrote:
目前似乎除了canon那隻可以削屁屁18-55之外 其他APS-C鏡頭好像還沒有可以涵蓋到完整全片福的

謝謝!
這個結果還真是有趣....

--
我猜:
暗角取決於鏡頭內「最小片的鏡片」有多小吧....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請問擁有18-270的大大們
我的18-270在焦段50mm到100mm倒過來的時候
焦段會自動縮回到18mm端
這樣屬於正常嗎
還是這就是旅遊鏡的宿命呢
phils wrote:
請問一下樓主
Tamron的這支在Canon上面對焦速度如何?
[跟SIGMA的HSM應該是差很多吧]
...(恕刪)


國外另一篇 Canon 18-200 vs Sigma 18-250 vs Tamron 18-250 and 18-270

之前好像也有網友PO過~微距近拍、逆光和對焦馬達的說明與手扎測的結果有些不同~可以多做參考~

這大樓好久沒有更新囉~

可以請有這兩顆鏡的大大們,繼續貼一些圖來參考嗎?

因為近日也要做決定了.....

小弟前天才拿到訂購的500D+18-55kit

打算這周末去拜入新鏡

我的主要用途是打小baby(五個月)

主要考慮幾顆

Canon 50mm f1.8 這顆應該會拿

A16 或 B005 有點心動,不過和kit焦段完全重疊

所以想補一支長焦旅遊鏡

雖然長焦用到的機會不多,不過聊勝於無啊!
機會來時可以打打正妹什麼的
(這是我拿LX3的痛,幾乎當作定焦DC在用了)

請各位推我一把吧!



AERODM wrote:
這大樓好久沒有更新囉...(恕刪)



tamron18-270這隻我用過,還不錯用,sigma18-250就不知好不好用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