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我的500D育成紀錄---完結篇



睹鳥思親

老爸生前曾養了幾隻寵物鳥,記得是畫眉及俗稱“相思仔” 的暗綠繡眼鳥。由於老爸

捨不得多花錢買較好的鳥,所以帶回來的都是些不大會“唱”的。昨天竟然一次拍到

了老爸喜愛的寵物,雖然不知是否都是些“歌唱家”,但當看著這些照片時,腦海中

總浮現出老爸在清潔鳥籠時的影像。

地點:大炮台

器材:500D+384+1.4X




01.這畫眉與我的距離大概有3層樓的高度,當時靜靜的牠沒有一展歌喉。牠的前額有

像冠羽的突出,在白眼圈的上面有些白色的地方,是否受了傷?





02.這隻暗綠繡眼鳥應是隻幼鳥。





03.牠似在喝附在葉底的雨水。





04.當時光線仍不是很足夠,在高ISO的情況下,500D已盡了全力了。





05.蝸牛先生在做甚麼?那條黃色的是......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喂,上菜咧!

下了接近一周的雨,終於藍天再現,可惜氣溫卻高得令人感到處身火爐中。值得

高興的是,最終找到那個眾多前輩高手拍得美照的灘塗。不滿意的地方是,整日

所拍的照片細節很差,看來要更加努力了。

地點:大炮台+西環大橋氹仔端灘塗

器材:500D+384+1.4X/手持




01.大炮台城牆周圍有很多棵會長出類似細葉榕果實的不知名大樹,很多鳥兒都吃這些果實。

暗綠繡眼鳥正在吃早餐,她的“櫻桃小咀”很難才吮著一粒。




02.不久後,在另一棵樹上又輪到八哥來吃自助餐。食物雖然同是這些果實,但一粒僅

夠牠“塞牙縫”而已。




03.下午轉移陣地到西環大橋氹仔端灘塗,有數隻池鷺在退潮的灘塗上覓食。看來牠叼著的

應該不是魚類,大概是隻小蝦吧。




04.狼吞虎嚥下就已經搞定了一隻。




05.吃完美味的海鮮後,池鷺小姐即場跳起水上芭蕾以幫助消化。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打鳥變打......

拍友習慣將拍鳥說成打鳥。

經過接近一週的雨天後,太陽露面了,而且氣溫勁升過30度。最近幾天的“晨運”鮮有收獲,

正在納悶是否天氣太熱,致令鳥兒要“歇暑”。然而,讀了某前輩的貼文後,始知原來鳥季

已近尾聲。

地點:中山三鄉

器材:500D+384+1.4X/手持




01.在一個連麻雀也罕見的早晨,逛了很早才發現有隻鵲鴝幼鳥。




02. (幾經艱苦,找到了這隻,是紅耳鵯吧?)經前輩指正,得知這是未拍過的品種---

白喉紅臀鵯。




03.見到暗綠繡眼鳥,連忙收下。




04.接著真的不見鳥蹤,幸好拍到了這隻紅蜻蜓。




05.打鳥不成,仰望天空,有個大餅,照打不誤。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經前輩指正)牠確是白鶺鴒

雖然知道小城跟中山三鄉的日出時間基本相同,但心理上總覺得清晨三鄉的太陽

已高高掛起了。在小城那邊,早上7時許到大炮台,陽光仍未照透所有樹蔭。然而,

這邊僅過6時,就覺得陽光非常猛烈。最奇怪的是,往日很合作的鳥兒全部都超害羞,

只要發出些微聲音,牠們就咻的飛到老遠,所以以下照片全都是距數十米拍的。

地點:中山三鄉

器材:500D+384+1.4X/手持




01.在相距約30米的屋簷上有隻頗神氣的黑白鳥,牠是白鶺鴒嗎?




02.再往上一點,又有另一隻,而且正叼著隻昆蟲,看來牠正在吃早餐。由於圖鑑不在

手邊,而根據網上一些資料,白鶺鴒的羽毛應有較多黑色,或許這是隻幼鳥吧。

後經前輩香港號角幫忙識別,這隻確是白鶺鴒,而且是成鳥,不過是其亞種,所以羽毛

顏色有些差異。




03.又是隻超出射程的,放大後始知這是隻伯勞。




04.轉換個距離較近的目的物,在陽光下的紅蜻蜓,其翅膀的脈絡非常漂亮。




05.左邊的暗綠繡眼鳥來招倒捲珠簾,可惜不太清晰,所以只好與小蓮花來“合作”。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有個不雅別名的鵲鴝

老爸生前愛養寵物鳥,除了後期的畫眉及暗綠繡眼鳥(相思仔)之外,早期也曾養過

俗稱“豬屎渣”的鵲鴝。記得牠是羽毛閃黑白色(不是熊貓)的,叫聲總是“渣渣”的很是

難聽。很久前在三鄉的小區內經常見一種非常活潑的鳥,毛色也是黑白的。據當時識

鳥的水平,以為這就是喜鵲,還因此而沾沾自喜。稍後從圖鑑得知,喜鵲體型較大,

而且雙翅是亮藍色的。那麼這隻黑白色的又是甚麼?甚麼!竟是老爸曾養過的“豬屎渣”。

地點:中山三鄉

器材:500D+384+1.4X/手持




01.撇開那個俗稱,鵲鴝活潑的性格倒又甚為討喜的。




02.其實牠的叫聲除了“渣渣”之外,還有其他聲音的。




03.剛才的是成鳥,現在出場的是隻幼鳥。所謂虎父無犬子,比較這張跟上一張,

兩鳥的造型都是非常趣緻的。




04.這張更可清楚看到牠嘴角的黃色。




05.是隻鳥?不,是隻飛機。這是內地海南航空的飛機。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會占卜的鳥兒---斑文鳥?

記得從前玫瑰堂對面建築物前的通道有很多小販擺賣,其中有個非常特別的。他是個

占卜師。然而,他不是個傳統的占卜師,他的占卜工具除了卡之外,還有一個鳥籠,

內有兩隻鳥。占卜時,他會打開籠的一扇門(兩鳥是分隔開的),一隻鳥就跳出來,

並在門前的一堆卡中叼出一張放下,然後占卜師會獎勵牠一點食物,鳥兒再乖乖的跳

回籠內。當時,我就覺得這鳥真神。可惜已記不起牠的顏色,只約略記得牠的咀很特別,

驟看有點像麻雀的,但比麻雀的大。

恰巧在三鄉拍到未拍過的鳥,回家查閱圖鑑後,得知這是斑文鳥。對了,這斑文鳥正好

有個上文所說的會占卜的鳥的咀。然而,未能證實斑文鳥可否被訓練成那種占卜鳥?

地點:中山三鄉

器材:500D+384/手持




01.斑文鳥有點像麻雀,但比麻雀害羞多了。成鳥背部及頸部的羽毛有白色邊緣,頗像人類

花白的頭髮。由於拍攝時逆光很嚴重,很難從頸部羽毛去辨別牠是否成鳥,不過從體型推測

這隻應是成鳥吧。




02.這兩隻有著“精靈”雙眼的頸部無白色,肯定是幼鳥。




03.不知是否羽毛未豐,無論任何品種,凡是幼鳥總會擺出這種縮著頸項,“鬆”起羽毛的型態的。




04.不過,像披上魚鱗樣羽毛的斑文幼鳥又非常趣緻。




05.再來這隻仍是未能看清頸項的,不過也應是隻成鳥。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白喉紅臀鵯

鵯鳥是本地最常見的鳥類之一,而圖鑑上的鵯約有7種。從外型上來說,白頭鵯、紅耳鵯及

白喉紅臀鵯相當接近。在我的紀錄中,只有最後一種仍是欠缺的。早幾天,剛好在三鄉

拍到了。

地點:中山三鄉+大炮台

器材:500D+384/手持




01.初拍攝時,還以為這兩隻只是白頭鵯而已,但細看之下,發現牠除了背部不是綠色

之外,還有個紅艷艷的屁屁。




02.再看牠的耳部是白色的,那麼就肯定不是紅耳鵯。Bingo,牠是白喉紅臀鵯。




03.由於拍攝時是大清早,陽光是非常大的側光,光暗反差超強,這是拍得較清晰的

一張了。




04.上面說過那3種非常相近的鵯,當中的兩種又超易混淆的,就是白喉紅臀鵯及紅耳鵯。

現在貼一張紅耳鵯的照片,留意牠也有橙色的屁屁,又無紅色的耳部。這很易誤判牠是

白喉紅臀鵯,幸好牠有冠羽;翻閱圖鑑,得知紅耳鵯幼鳥屁屁較淡色,而且耳部並無紅色。




05.最後的是伯勞,牠每天都會出現,估計其活動範圍應在小區內。這張是多天來距離

最近的一張。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謝蜓蝶

真是要謝謝這輯照片的模特兒---彩裳蜻蜓及(不知名的)蝴蝶,讓我的照片增添了不少

色彩。

地點:中山三鄉

器材:500D+384/手持




01.這隻蝴蝶其實很細小,所以要放很大才到這樣的可視程度。留意牠翅膀黃色斑點的邊緣

有兩條條狀物,原來還是會動的。若沒有鏡頭的幫助,相信很難發現這隻蝴蝶是如此有趣。




02.從網上資料得知早上時蝴蝶及蜻蜓會展開雙翅,藉以吸收陽光,使體溫上升至正常程度。

拍攝時,牠停在高高的枝梗上,腹部剛好處於大逆光狀況,照片效果不是很理想。




03.這隻白色的蝴蝶總是飛個不停,難得有機會看到牠翅底原來有幾個紅圈。




04.這隻在橙樹附近轉來轉去,細心觀察,原本牠正在產卵(注意牠左側葉尖上有顆卵)。




05.其實拍攝時不知道這蝴蝶在產卵,寫這帖子時才猛然醒覺過來。立即再檢查照片,原來

只要加上後續的一張,就可肯定蝴蝶小姐確是在產卵(留意右側箭頭所指的是剛產下

的卵)。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長尾縫葉鶯

選擇了鳥拍以來,經常留意一些常逛的論壇內的生態照片。每次見前輩拍到翠鳥等

漂亮的照片,心裡總是羨慕不已,但考慮到自己手中的“武器”,都唯有叫自己不用急,

先拍些林鳥以熟習機鏡及鳥兒的資料。坦白說,麻雀是最易拍的,但總想拍些未拍過的

品種。幸好這次拍得了一種新品種,這隻小傢伙有點像相思仔,但咀較長,而且動作

更快。翻閱圖鑑,得知這應是長尾縫葉鶯。

地點:望廈山公園

器材:500D+384/手持




01.走到一個平台,旁邊是長滿矮樹的斜坡,見樹葉在無風自動,耐心等候了一會,

見葉子內冒出一顆鳥頭。




02.接著這隻小傢伙就跳在葉面上,驟看還以為牠是相思仔,但牠沒有白色眼圈這特徵,

而且咀較長及動作更快。




03.額部及頭頂是褐色的。




04.拍了一會才知牠在追飛蟲,拍了10多張後,牠就悄悄地離場了。

剛才在氹仔水泥廠灘涂與一前輩交談,他問我對384的使用意見,又叫我拍距離超過20米的鵲鴝,

然後他希望從相機顯示屏得出所謂“數毛”效果,以評估384的質量。當時我就說以這個距離,很難

如他所願的。然而,我希望這輯長尾縫葉鶯能為他提供一點考慮的資料吧。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已確認)這是磯鷸

昨天趁早上氣溫還不是太熱,去了氹仔水泥廠附近灘涂的拍生態勝地碰運氣。這是我首次拍這個場地,

這裡既有涉禽又有彈涂魚,不是勝地是甚麼?由於場地有點向西,所以下午會“西斜”,加上水面的反光,

相信對拍友來說是一大挑戰。因為手中“武器”不足---沒帶腳架,而這裡的鷺鳥所在的地方比葡韻那邊的

距離還要遠,所以只是隨意拍了些就準備離去。幸好在場的拍友提醒,在泥灘上有隻小東西正在活動。

細看之下,相距20多米外的泥灘上的八哥旁,還有隻未拍過的鳥,從牠咀的長度,估計牠應是隻涉禽吧。

由於距離很遠,要“放很大”才得到這些無甚細節的照片。從封面到封底翻閱圖鑑,覺得最相近的應是

磯鷸。請問各位前輩,這是磯鷸嗎?

ps.已經由熱心的前輩菜菜及香港號角幫忙確認這隻是磯鷸。

地點:氹仔水泥廠附近灘涂

器材:500D+384/手持




01. 從外型看,牠有明顯的白眼圈、白胸和腹部、黃腳,以及褐色而無明顯花紋的背部。




02. 要補充一點,牠眼部有條橫帶。跟旁邊的八哥相比,可估算牠的大小。




03. 相機與鏡頭已盡了最大努力,可惜細節仍是欠奉。




04. 根據資料,磯鷸翅膀前端有道內凹的白色。看到這小東西,翅膀前端確有白色,不過卻看不出是否

內凹的。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