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Canon要被SONY追上了嗎?

KenKuo wrote:
果然嘴砲威力驚人可笑...(恕刪)


題外話 看完十一頁

我總是覺得是這位大哥挑起戰火的

說起酸 我想您也不相讓

文章本來就是大家說自己的意見 你不認同那是您的問題

但是你看不滿意 總是回應 一群嘴砲的人 然後就不回應

試問 那句話不酸嗎 你不嘴砲嗎

如果你不認同有些人的話 你應該是要反駁 甚至反駁的時候

要引經據典 這樣說話才有說服力 不然您也是嘴砲一個

不是積分高就代表人格好 不是寫幾篇開箱文就代表可以嗆人

我查過您在攝影版發的文章 看的出來您是NIKON愛好者

但是好像太過偏激了 在NIKON的文章 說話就還好

但是回應其他不是NIKON的文章 有好幾篇說的超酸的

大小眼好像太明顯了 雖然我不以為意拉 反正這個社會就是有人

只支持自己喜歡的東西 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一律排除 就跟政治一樣

喜歡綠黨的就是喜歡 沒有原因 喜歡藍黨的就是喜歡 也沒有原因

然後綠的酸藍的 藍的罵綠的 到頭來 都是一群自以為是外加無聊的人

還有不是積分高 說的話就是聖經 積分低說話就是嘴砲
馬賽克0445 wrote:
那是你自己狹隘的想法...(恕刪)


別理他就好了
他一向如此
他心中的神機是不容批評的
因為批評都會被歸類為嘴泡......

積分高能當飯吃嗎?
積分制度是獎勵分享的大大們
竟然被拿來當作評斷一個人的東西.....
站長會哭的
Wiiroro wrote:
別理他就好了他一向如...(恕刪)






............原來有這種八卦~@@
Mémoire ‧ Image『 http://rios0625.blog125.fc2.com/』 何謂真實?攝影是記錄 抑或是另一種謊言?

sleeper wrote:
SONY最新活動:心動的美感
凱沃名模隨你拍,1次還來15位
限定SONY用戶,而且是免費參加
拍得好還有機會拿獎品


有兩場我可以去,我要去搶報名。
安平那一場是一定要去,
ODDIE wrote:
請問一下當時mino...(恕刪)


Minolta was sued by Honeywell.
Lanxlot5475 wrote:
只要他能在適當的時機...(恕刪)

我贊成
印象中a700和a100好像都是使用美樂達之前的機身改的
如果真的要推出傳聞中的a900或是未來的機型
這就要考驗研發能力了,畢竟機身的發展,好像不光靠電子能力?


所以,目前看來,sony這邊的陣容堅強
但是有隱憂,不過我個人是希望成為三家鼎立的局面
對消費者來說才是最為有利的


p.s. 我不是說美樂達和蔡斯不會作鏡頭,而是以a系統來講,蔡頭和美樂達鏡頭的發展應該試看sony的規劃來走的吧?
發展能力強,但是如果不能團隊合作,整體來講還是不強阿,畢竟美樂達現在是在別人屋簷下阿,很多事情不是他們說了算,至於蔡斯,雖然不用看sony的臉色辦事,不過有提過了,蔡斯和sony的關係可能沒那麼牢固。因此儘管蔡斯和美樂達的光學技術好,要怎麼大家一起合作才是決定最後出來的成品的關鍵
https://www.bagusintl.com/
aaaablue wrote:
看到這篇發文其實內心...(恕刪)

Pentax不好說,我到現在還搞不懂Pentax-hoya倒底今後的發展策略是什麼
至於Olympus,我覺得他的戰場不完全和三大家相同


首先Olympus是43系統
本來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創造出更輕便的DSLR
我認為這是可行的,對於女生來講,殺傷力超強的
搭配上好使用的LV
我想Olympus會是很有搞頭的
就像Wii和NDS主攻女性市場一樣(Wii:54%, NDS:63% 女性消費者過半)


我覺得比較尷尬的是aps-c
到現在都覺得是過度產品,畢竟當畫素飆高
只有更大片幅能夠保持畫質的水準
然而aps-c卻不如43一樣可以大幅輕便化設備(還是有啦,但是43的空間比較大)



https://www.bagusintl.com/
蟑螂~~ wrote:
小弟來回味一段歷史吧

20年前Minolta剛推出世界一的量產AF單眼a7000時
當時真的是以一種席捲市場的姿態狂掃各家
論光學技術M家也不遜色於C/N,加上當時震撼的AF能力
我想那時如果說出十年後C/N會取代當時Minolta的論點大概會被人笑話
但結果是....M家因為專利問題被索取超高額的罰款
這一擊幾乎可以說是掏空了M家的資金,造成後續的許多效應...(恕刪)


補充一下蟑螂大所說的這段歷史,以下的內容,節錄自友站
Mr_OH!數位攝影講座第三十四講 - AF自動對焦原理與發展史(下)


Minoltaα7000 AF 自動對焦技術量產指標


Minoltaα7000 第一部真正實現 AF 完美自動對焦夢想的單眼機身 / 圖右:日本版的Minolta α7000

1985年2月,Minolta 整合先前的 AF 設計經驗,以市場導向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真真正正的 AF單眼機身 α7000( A7000為歐洲市場銷售代號,日本市場爲α7000,美洲則爲MAXXUM 7000),不同於我們在上一講提到的 X系列,α7000是一架全新設計的機種 ,特別的是 Minolta 放棄了傳統 MD接環,改用新型的AF接環,機頂設有液晶顯示面板(LCD),用來顯示如各種參數,替代了原來的刻度盤。α7000還一反過去的光圈調整是作在鏡頭上的設計,將光圈調節改在機身上操作。全部取消過去常用的轉盤旋紐,改以按鍵代替,同時創新 PASM 四種曝光方式加入,打下未來機身的標準。Minoltaα7000 係自 X-600推出之後最大手筆的研究開發,總投資超過 15億日元,影響所及讓 Minolta 一舉成為領先 Nikon、Canon、Pentax以及 Olympus 等日本同業公司,由於α7000性能優異,價格合理,總計全球銷售了265萬部,連帶啟動 Minolta 交換鏡頭工業的升起,並成功擊敗當時銷售第一的 Canon公司。Minoltaα7000連續奪得了1985~86年度 TIPA歐洲相機最佳推薦和1985年日本相機大賞。一連串的功成名就,讓Minolta 嚐到了一夕成名的滋味,也從此 Minolta 的頂級産品就特別偏好『7』和『α』這兩個字(例如:現在的數位相機 DiMAGE 7i)。

專利敗訴,日本走向自發性開創專業技術
Minolta 走過 α7000 的風光期,卻因 1992年美國原創 AF 系統設計公司 Honeywell與長達7年之久的AF專利之爭,Minolta 敗訴需判賠 1.27億美元(相當於台幣40億,依現在的物價指數來看相當於55億)。此一專利權的訴訟,深深的牽動了當時所有的日本相機生產商(這一案例對照今日的台灣工業,相當於三菱工業控告國內 CD-R 大廠的染料案以及熱門的 TFT LCD 專利權之爭)。影響所及 Minolta 除了賠款外,加上各種因素,致使1992年的利潤有所下降,給公司的照相機部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重重的陰影。這個期間所進行的美日貿易大戰,影響了所有的日本製造業,有鑑於 Minolta 慘痛的歷史教訓,驅策更多日本相機廠投入經費於專利技術的研發上,從此擺脫對美國的技術依賴,造就今日日本相機工業的榮景。1992年的這一役,雖說讓日本工業吃了一記悶棍,但是就長遠來看,這記悶棍還是相當值得!

到了數位時代
電子技術的實力遠比光學實力重要

光學方面
SONY骨子裡有MK
加上他的工業設計能力
就算光學差一點也是可以用外表來吸引消費者

電子方面
SONY比其它家有實力多了
整台相機除了鏡頭
幾乎都是電子技術的領域
包含相機的心臟-感光元件及處理器

或許現在SONY的市占率不及10%
但是慢慢累積起來
等他站上20%的時候
C/N的比率一定會下降

為什麼?
以SONY的行銷手法
新手應該比較會接受SONY
一旦使用SONY就不太會跑票
因為換系統的成本太大了
除非真的有很大的理由
否則不會換家,就像老手要跳到SONY應該也是很難吧
不然手上那一堆鏡頭......

然後越來越多的新手漸漸會變老手
而以前的老手可能就消失了
再加上未來的新手
SONY的市佔率絕對會成長

那C/N是死人嗎? 當然不是,只是就行銷來看這2家都不是SONY的對手
電子技術又是SONY的長項
接下來進步緩慢的光學技術SONY不可能趕不上

就看時間的驗證啦
看看這幾波SONY的攻勢
今年不知道又要多幾%的市佔率了....

我是Nikon跳Sigma的用戶.....

stranger0429 wrote: 我覺得比較尷尬的是aps-c,畢竟當畫素飆高
只有更大片幅能夠保持畫質的水準
然而aps-c卻不如43一樣可以大幅輕便化設備(還是有啦,但是43的空間比較大)

其實全面FF化後鏡頭平均大小會比現在更大啊
看看APS的18-200多大支, 再看看FF的Canon 28-300多大支

而43系統的雜訊抑制大概也快要遇到瓶頸了
如果幾年後C, N, S都跑去玩FF, 那43的畫質會與前三者出現極大差距, 大到你根本不想買的程度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