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50L開箱】風雨飄搖‧情義相挺‧原廠加油!(新增100%檢視)


timy312 wrote:
說的有趣一點,數據本...(恕刪)

數據是拿來做比較的~~

但是喜不喜歡那就是要靠"感覺"~

有時候~數據好的不見得大家喜歡~~而大家喜歡的也不見得是數據上表現漂亮的~

這點在手機這個圈子HTC和小米手機上表現得很清楚~~

但我可沒有說SIGMA是HTC~而50L是小米的意思喔~~純粹比喻~大家可別誤會了~~

桃枝夭夭 wrote:
數據是拿來做比較的~...(恕刪)


你拿手機來比喻

我第一個想到的只是三爽做假數據這件事
桃枝夭夭 wrote:
數據才是可以拿出來做...(恕刪)


桃之兄的發文,應該是要教我們:

經果左腦推演分析的結果是客觀,

經過右腦感性認知的結果是主觀。

那麼只坐在電腦前面,等著看一些商業活動密集的網站測試報告,來告訴我們這個好那個不好算是甚麼觀?

而當這麼多"觀"傳送給我們不同的訊息時,我們又該如何對"好壞"做結論?加總平均?多元分析?賽局理論?還是"博杯"...

器材是用來攝影的工具,對於工具,我覺得用"適不適用"來界定會比"好壞"更貼切。

而適不適用取決於"用途"跟我們對該工具特性的掌握程度。因此可能這裡適用、那裏不適用。甚至對你適用、對我不適用等...

讓我講些廢話,

因為工作教育的關係,我也是典型的左腦發達右腦萎縮族群。學攝影就是想讓右腦在工作之餘,能稍微活化一下(因為其他音樂繪畫等藝術實在離我太遠)

對於攝影,我喜歡在生活中探索鏡頭,並且是長時間的。如果沒有其他特別需求,我假日出門大都是一機配一定焦鏡。

50L 我這樣前後用了一年半,慢慢掌握到他一些特性,直到我覺得以我的本事已經沒辦法再探索出其他的可能之後,我改用35L,至今二年多。

所以當有人嘗試告訴我說,只花了2個小時上網,讀了幾篇技術測試報告,就能掌握一顆鏡頭的特性,甚至幫他貼上好壞的標籤時,總讓我覺得自己活像個白癡

ourboy wrote:
桃之兄的發文,應該是...(恕刪)


原來我錯過O大玩50L的那段期間了........

難怪我總是看O兄都用35L拍照


所以您的50L還留著嗎?還是出掉了?

最後,給我點對付50L怪脾氣的心得吧~~~
timy312 wrote:
50L怪脾氣...(恕刪)

其實我也沒甚麼絕竅,就拍她能表現得的跟避該不適合她的,所以基本上是我被她馴服

近拍跟大光圈半身左右的人像是她比較會出狀況的,所以單純想買來當大光圈人像鏡頭的可能要考慮一下。當然有些技巧可以克服,例如選擇對焦位置、手動對焦、對焦後多拍幾張,邊拍身體邊微微前後挪移。但畢竟都不是那麼方便。

我覺得50L最吸引我的是隨拍,也就是到處亂走隨手亂拍

一些肉眼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景物,透過她,感覺都會變的不太一樣

50L的照片都是3~4年前的,照片也都沒整理(懶~),有點難挖

光線平淡時








光線來了又不太一樣








一些日常生活人像
















拿那麼久前的照片出來見人,需要一點勇氣

ourboy wrote:
其實我也沒甚麼絕竅,...(恕刪)


O大拍的超級棒!

我很喜歡拖鞋跟小朋友戴口罩那張~~好有FU唷~

話說您這些都有調過參數嗎?感覺有些有加暗角

小朋友戴口罩哪張是怎麼拍到光線均勻+柔和?

timy312 wrote:
O大拍的超...(恕刪)


沒有啦,以前取景比較生澀

這些照片都沒甚麼修,因為那時候就是喜歡她的味道,暗角是1.2光圈附送的

小朋友那張是晚上在信義區新光三越的街道上拍的,那邊有多種光源交錯,之後這些年我也用過不同的鏡頭在那裏拍過無數次,沒有一顆鏡頭處理的比50L好。尤其那些藍色LED光,有經驗的就知道我再說甚麼。

35L F1.4 感覺一下有甚麼不同


應該還有一些照片,一時之間挖不出來
50L的紛圍真的很棒... 很有味道! 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玩到這顆鏡.
ourboy wrote:
沒有啦,以前取景比較...(恕刪)


O大拍的真棒!

我也來分享一些所謂很有FU的50L拙作


zero0428 wrote:
50L的紛圍真的很棒...(恕刪)


恭喜Z大入手超廣角!

下一顆可以考慮50L阿~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