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林 wrote:握把上設有紅外線遙控器的接收孔,不過遙控器為額外選配。...(恕刪) 請問吉姆林大~印像中1D系列的不能用一般的紅外線遙控器(如RC-6)~只能外接又大又貴又不方便的LC-5~所以新的1Dx有紅外線遙控器接收孔嗎???(可用RC-6!?)還是這只是自拍指示燈!?!?
王者阿!!!白平衡真的抓的很準 鏡頭利度也無可挑剔 果然是不辦奧運會都不出新相機的又是1DX 又是5D3 canon真的太毒了吉姆林的工作真是幸福阿 又可以摸到好相機 又可以拍美女麻豆不過看著一堆照片被催稿的時候 心情應該很沉重吧 XDDD 辛苦了
吉姆林 wrote:一般的快門延遲為0.055秒,但在使用鏡頭最大光圈時,快門延遲可縮短至0.036秒,更有利於拍攝高速移動的主題,這是過去不曾出現過的特殊功能。(恕刪) 看完16頁,尚無人對這點提出其他見解,小弟就提一下囉!自F5一舉把快門時滯壓回40ms之後(沒錯,16年前的事~~在那之前,AF機身的時滯普遍都在60ms以上),這對以速度做為最主要訴求的Canon而言顏面上是不太光彩的,因40ms是FM2的快門時滯,即是無任何AE/AF程序之下,全机械結構的操作時間標準,等於或少於這個時間,似乎給人"運算不需要時間"的錯覺EOS1乃至1D系列,一直維持55ms的快門時滯,直到1D3或4(確實型號/年代不確定,請熟悉Canon的先進補充/指教)悄悄多出了一個快門時滯的選項,讓用家可以選擇[傳統]約55ms(據稱是最符合人體反應的時間)、或是較快的40ms,記得當時的說明書還有警語指出40ms的風險(確實的數據,我只記得第一部具備這功能的EOS-1機身是40ms,之後的或許又再減了一點,直到這次1DX減到了36ms,徹底突破了由Nikon D2系列保持的37ms紀錄)Nikon D2過去的37ms算是一項創舉,因為需要計算AF/AE的相機竟然可做到比完全不用計算的純機械機身還快(參考數字:與FM2約略同期的專業機 F3為45ms、New F1為43ms),值得玩味的是,Nikon的37ms是不加但書的,而1DX標註需在最大光圈才可達到36ms.我個人是認同55ms為兼顧各方面需求的最適當數字,因為按快門也是一個動作,即便再輕微,也需要在快門開啟前恢復到平穩狀態,這需要一個適當的緩衝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