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 wrote:Dallmeyer ...(恕刪) 嗯嗯 謝謝西洛兄的分享那就可以確定無鍍膜 色彩影響確實不大 銳利度關係可能也不大只是總覺得 周圍成像有種蒙融感不過看不出來總覺得是幸福的...?以現代鏡頭來看 每家出產的鏡頭會因為鍍膜&低色散鏡片導致色彩表現不一樣的情形定焦結構簡單 鏡片少變焦結構較為複雜 鏡片較多如果都沒有鍍膜...變焦的光學表現應該會比較慘
以個人經驗相對於現在的新鏡頭而言. 老鏡或萊卡鏡的影像中間調都很豐富.整體對比較低些調性比較軟. 階調柔和豐富是很有獨特味道但如果要一句話就說那是因為鏡片含鉛才作得到. 個人覺得這邏輯太牽強可以說是當時鏡頭設計訴求與現在不同(現在一般是傾向高對比+高解析)我不認為目前各家廠商所使用的特殊鏡片/低色散/非球面鏡片. 會比老材料差.是要不要作的問題而已是現代鏡頭設計訴求跟過去不同另外反過來看階調特性在RAW處理端也可以調整的加上配合拍攝時的光線條件. 用現代鏡也可以得到中間階調一樣豐富的影像
1Ds224-70L (年份UV ) ISO 1600 光圈2.8 快門 1/100 35mm焦段28-70L (年份UM 含鉛玻璃) ISO 1600 光圈2.8 快門 1/100 35mm焦段看GIF動畫就知道差異了
cobrawu wrote:感謝KENT前輩提供照片作為比對,似乎含鉛鏡片的進光亮較大,細節也比較多 個人經驗含鉛玻璃的鏡頭進光量比較大明顯可以看出... 暗角較輕微... 反差比較小(暗部細節較多)依照鏡頭年份來判斷... 大概是UU年份為分水嶺... UU以後的都必須符合歐盟的標準所以不採用含鉛玻璃鏡頭上面有CE的標誌http://www.arted-ics.com/CE.aspx?pgId=74我比對過 135L 與 35L 老鏡 新鏡新鏡...暗角較大... 反差比較大(暗部細節較少一點點)因為...目前的新款機身...都已經內建自動去暗角的設定(機身預設值)所以乍看之下...看機身JPG是看不出明顯的暗角雖然RAW檔透過後製軟體的設定可以把暗角消除... 也可以把暗部的明亮度提昇... 此時含鉛與環保玻璃的差異就變少了但是在高ISO昏暗的環境拍攝下... 暗角與暗部加亮後仔細看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另一個事實也可以證實間含鉛鏡片的進光量比較大5d3的說明書裡面有寫到老鏡頭的28-70L 可使用A組的對焦模式24-70L只能用到C組表示... 28-70L的進光量比較大... 可以使用更精準的雙十字對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