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我的500D育成紀錄---完結篇



生態雜相

外遊在即,連忙在防潮箱中請出EFS18-200,趁著風和日麗到盧園走一趟。




01.伏在睡蓮上的豆娘正在享受和煦的陽光。




02.忽然一隻黃蝶闖入領空,雷達鎖定目標後,發射“飛彈”並“擊”中目標。為攝得美美的蝴蝶

滿足地回家,怎知編輯照片時,發覺這隻應是飛蛾。




03.中午的陽光猛烈,蓮花被蒸得有點乾。




04.枝頭上有隻重複單一叫聲的不知名小鳥;這次拍到了。




05.經在場遊人提示,發現了這株並蒂蓮的花苞,僅有小指頭大小。

這次“活化”工程結果顯示,這18-200作為旅遊鏡真不錯,但從第一張豆娘旁的白睡蓮得知尚欠

細節,又從(經放大)鳥兒那張知質量不佳。因此,決定外遊不用18-200。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為第十屆荷花節暖場

第十屆澳門荷花節將在12/06開幕,媒體報導說這次的主題品種特別選用了中國花卉協會

荷花分會專為澳門培育出的新品種荷花,配合澳門的別稱“濠江”而命名為“濠江虹”。為了

先睹為快,中午特意跑到盧園。

“濠江虹”花瓣很多,而且密密地疊在一起,看起來有點像牡丹。




01.木棉開花已一段時間,現在剛好是它的棉絮飄飛的季節,棉絮黏在花苞上,好像

花苞長了白鬚一樣。




02.並蒂蓮算是少見的。




03.我覺得還是傳統的蓮花耐看。




04.怎樣看也覺得這種蓮花像燈籠。




05.陽光透過花瓣,確像燭光透過燈紗一樣。




06.大蓮池已長出了不少蓮花,走在九曲橋上,心中卻幻想池上浮著一個個燈籠。




07.拍攝時風很大,蓮花的花瓣被吹得歪歪斜斜。




08.這就是今次的主題品種“濠江虹”,可能是“外援”,來澳數量不多,有關單位把它用盆子

盛著放在入口左邊的地方。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從世博看上海(1)




在迎來新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內,由於努力再加上機緣,中國在建國六十周年的前後,接連

舉辦了兩次世界級的國際盛事,分別是08北京奧運及上海世博2010。一般來說,由於要興建

大量場館,世博的主辦國都會將園區建在郊外。因此,參觀者光是花在往返的交通上就很是

問題。然而,上海這次毅然決定將園區設在市區內。上海市中心區就是所謂的一河兩岸,

一河是黃浦江,而兩岸就是江的東西兩岸,即浦東和浦西。各國的國家展館集中在浦東區,

而浦西區則是些企業展館及城市生活實踐區。由於園區設在市中心,所以參觀者可利用上海市

的13條地鐵路線從總數為8個的出入口進出園區。

上海地鐵的收費不貴,例如從浦西徐家匯的大木橋站到東方明珠所在的浦東陸家咀,其間要

一次換乘,即從4號線換到2號線,而且要穿越跨江隧道,但只收人民幣4元。13條路線中,

可從其設施看出建築期的先後,早期的路線的月台是開放性的,









而稍後的已有閘門,即乘客要經過兩扇門才能進出車廂。近乎全部的售票方式都是自助的,

即乘客要面對的是一台機器,





售票機分為硬幣機及紙幣機兩種。買票過程亦相對簡單,只要乘能記熟13條路線的每個站名,

就以上述兩個站為例,因起點站為4號線的大木橋站,所以無需指出起點站,乘客只需操作

終點站的資料即可,故先在觸控屏幕下端點按2號線,





接著點選路線上所需的站名(這裡是陸家咀站),再按購票的張數,機器會顯示總票價,乘客

如數放入硬幣或紙幣,機器下方會跌出磁卡及或有的餘款。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從世博看上海(2)

在世博展覽期間,當局為加強保安,在所有地鐵的出入口均有武警及志工站崗,




而且在拍卡閘機前都設有安檢機器,




乘客的大小物品,一律要接受檢查方能帶入月台。進入月台前,乘客要將磁卡

(包括儲值卡)在拍卡閘機頂部拍卡;出閘時,持一次性磁卡乘客要將卡插入閘機前的

縫內。




整體來說,乘搭地鐵是不難的,乘客只需有良好的記憶力、應變能力及情緒控管能力。

站內(大站除外)牆壁除了掛有官方的看板之外,




可說幾乎是“素顏”,接近沒有廣告。站內指示也不太足夠,而車廂內也沒有像日本的惱人的

廣告。最令人感親和的,是車廂內是不禁止使用手機通話及進食的,而且乘客所攜行李

差不多沒有限制,乘客甚至可擔著兩大包東西入車廂內。雖然有關方面有少許指示,甚至

在某些站內月台有輔助員,但乘客是不需按進出次序進出車廂的,即基本上是以便捷為

原則。車廂內的語音提示是有幫助的,不過由於乘客太融洽地閒話家常,所以注意力適宜

提高一些。關於換乘的指示是足夠的,當然要時刻留意那些衝鋒陷陣的大軍。大部分世博

進出口附近都有地鐵站,




所以要進出園區最佳的交通工具就非地鐵莫屬了。一般地鐵站內有售多次通用的一天票,票

價18元。




世博進出口的售票處並不一定設在旁邊,如2號進出口的售票處就在馬路的對面,兩者相隔

約3百米。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從世博看上海(3)

世博門票主要分為指定日期票和不指定日期票兩大類,而後者又分1天、3天及7天的。售票

地點相當多,最好的是郵政局




及指定的便利店




也有票出售。然而,儘管在門口掛了各式“指定售票處”牌子的有關店舖,結果都是售罄。

雖然,每天世博入場人數都超過30萬,旅客仍是可在各進出口買到當天的門票的。付過

160元,就可憑手中的一張附有磁帶的硬紙卡入場。




進出口非常寬廣,接過工作人員給的一張園區地圖,通過安檢站,再在閘機驗票,




然後就正式進入園區。在進出口外都設有臨時洗手間,




要方便是十分方便的。一進園區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台大型飲水機,




您可為預先準備的瓶子加水。由於使用飲水機費用全免,所以使用的秩序有點混亂。如前文

所說,園區分設在黃浦江東西兩岸,而貫通東西兩個園區就靠一條地鐵線、4條巴士線及3條

渡輪線,前兩者會穿越過江隧道。這總共8條園內路線全部免費,旅客可無限次使用,所以

擁擠情況可想而知。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從世博看上海(4)---交通工具

園區內除一般地面道路外,還設有高架步道貫通園區內大部分地方。這些高架步道雖名為

步道,卻是人車(電力小車)共用的,當然難免跟普通馬路一樣,車輛比行人優先。園區內

的交通工具均是零排放的大小兩類電動車,大型的就像一般的公共汽車,




而小型的則有兩排、三排及四排座位的,小車又分綠白色及藍白色。除了載客的車之外,

還有各種的工作車,例如運載小物品及清潔功能的小型車。




上述的車輛都是4輪的,而園區內尚有些較特別的工作車,如三輪的電動車、執法人員用的

兩輪車及志工的自行車。










然而,接近出入口的區域仍混雜有普通石化動力車輛,當中最常見的是世博出租車。




穿梭兩岸的水上交通工具




很受歡迎,志工說連排隊輪候加航行時間要超過一個小時。順帶介紹上海市的一些特別的

交通工具:南京路步行街的幾款觀光電動小火車




及在遊客區常見的治安單位的小電動車。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從世博看上海(5)---獨特之處

是次世博口號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當然是以環保為最優先。然而,園區內不論是

高架步道(浦東與浦西兩岸人的擁擠程度有天壤之別)




或地面道路




都擠滿不經意的旅客,為了車輛能順利通過,電動車的駕駛者都會響號警告旅客讓路。說點

題外話,北京、廣州等大城市早已禁止車輛在市區響號,不過上海市的駕駛者卻在南京路等

鬧市都隨意隨時響號。園區內常有廣播提醒各大展館的輪候時間,就算澳門館這樣的小館,

其輪候時間也竟超過三小時。




一些展館已採取預約措施,但儘管您已有預約票,仍需按潮水式放行方式入館,所以在

某些展館前旅客會有打著傘或坐在自家的小摺椅(金屬的非常輕巧,而塑膠的已知售價為

10元)上輪候,更有悠閒地躺在原地上。




中國人總要入自家的展館捧場意思意思一下,所以中國館前的空地就會出現“人潮如湧”的

現象。園區內休憩的地方也頗為足夠,大部分長椅都有遮蔭,不少旅客在遊倦之餘還可臥在

長椅上來個補眠。




世博是國際盛事,園區內的旅客卻十之八九是中國人。雖然外國旅客不多,但園區餐廳

仍是提供不少國外美食。然而,很多旅客仍寧可在室外,一邊享用早已帶備的食物,一邊

談笑風生地與親友共聚天倫,而且餐後的物品自有工作人員打點,真是逍遙自在。




補充一點,約兩年前因工作需要到京一次,與當地出租車司機談起,他說北京市區已禁止

摩托車行駛,但在上海鬧區城隍朝等地仍見不少摩托車在人群中穿梭,而且還是非常

殘舊的。




再貼幾張有趣的照片:




市中心人民公園入口不遠搭了幾個棚子,周圍聚了很多人,有男有女,而且多是些老人家,

原來是徵婚的地方。




不知到底是老人定在徵婚,抑或是為後輩在忙碌?




一般來說,大家對公廁的印象都不太好,但上海在市中心設置多個公廁,看起來就像家普通

商店,而且入口地方還有類似接待處的櫃台。




聽說一些上海人有個習慣,就是穿睡衣上街,有關單位為此相當頭痛,為整頓市容,

在世博開幕之前,曾呼籲市民別再穿睡上街。然而,看來市民還是我行我素。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路邊的擺設

除了外型獨特的建築物外,園區內的廣場及路旁都放了很多型態各異的擺設,有些是很有

創意的藝術作品。這個是放在中國船舶館內的世博吉祥物---海寶。




中國船舶館佔地非常廣闊,整個建築就像個只有上蓋的大棚子,內裡放了一些巨型的航海

工具。




穿過大棚子向左走是一條通往另一進出口的馬路,路旁擺放了很多雕塑品。







在進出口附近有個表演場地,整體造型美觀且富時代氣息。




這裡的路燈像不像隻豎起的蟹螫?晴天時園區內溫度頗高,主辦單位在看台周圍放了一些會

噴霧的風扇,在炎炎夏日之下,這些風扇確能令人精神一振。




世博軸旁的道路的雕塑也很有特色,







而且採用了反光的材料。中國館前的廣場剛好被旅行團用作集合之用,所以讓人有點像置身

在菜市場之中。這裡有座很吸引眼球的雕塑,




可惜拍照時太多路人甲。離開中國館走向亞洲區,在高架步道向左邊看,這座像不像條色彩

斑斕的彩帶。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各國的場館

俗語說:醜婦終需見家翁(絕無性別歧視),終於要貼這次旅程中最沒信心的照片---各國

的場館。由於每國自家的場館均設在浦東園區,建議只走一天行程的拍友從6號門(上南路

出入口)進場,這樣就可由世博軸




經高架步道先全面看看所有場館,然後再選擇自己的目標。以下是我所拍的一些場館:




日本館是園區中最受歡迎的幾個之一,顏色及外型都非常“卡歪兒”。

插句題外話,在園區隨處可見很多長者及坐輪椅的人士,當時感覺我們中國人的平權真已

達國際水平,但在其他旅遊區卻未見同樣情況。回家後,從新聞得知有人為得到對上述人士

的優待而假裝,目的是取巧不排隊。曾見過狀似要照顧坐輪椅的家人等一群旅客不需排走

入特別通道。

拍日本館時,剛巧拍到別人正在拍記念照,而旁邊就遺下兩張輪椅,希望不是他們的“道具”

吧。







從自稱漢字是她家所有,到搶先申報端午節為其國家的非物質遺產,再看到大韓民國,

覺得......




這個不是外星人的幽浮,是沙地阿拉伯的場館而已,聽說其建築費是數以億計的。




印度館有點像個翻轉的大碗,碗外種有大量植被。




尼泊爾館就非常有民族特色。




印度及沙地兩館合照。




我們的中國館用了象徵喜慶的大紅色,外型端正莊嚴,真有點像古人帽子。




台灣用了透明的外牆包著一個球形顯示屏這設計為場館。




最不討喜的澳門館,幸好從這角度看好像較好點。




半邊透明的蝸牛殼是以色列館。




英國人選用海膽這大膽的設計作為他們的場館。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的外灘

由於清末時政府力弱無能,列強就趁機入侵。無獨有偶,這些外國勢力均選擇在上海作為

她們的橋頭堡。撇開侵略者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勢力在上海建立起她們的總部,而這些

西式的建築大部分集中在外灘。因此,當時人稱外灘為“萬國建築博覽會”。




01.由建成就一直是酒店,最後的名稱為匯中飯店,其歷史價值是,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

曾在此發表總統就職前演講。1965年至今都為和平飯店南樓。




02.這是位於外灘15號的華俄道勝銀行,是外灘建築群中一座較早建成的樓房,現在這裡是

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03.上海匯豐銀行,現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其右側的為當時的海關大樓,無獨有偶現在亦是

上海海關大樓。




04.這是輪船招商局,在清末洋務運動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今日為輪船招商總局。




05.現為中國通商銀行的大樓右側的小路是元芳弄,所以這樓又稱為“元芳大樓”。此樓建於

1897年,是中國自資開設的第一間銀行,自落成至今就是中國通商銀行的大樓。




06.現為泰國盤谷銀行的大樓,百多年前曾為外商大北電報公司的辦公大樓。




07.從1907年建成至1965年,一直為外灘信號台;現今除地下層展示少量百多年前的外灘

照片外,其餘兩層均為一咖啡室所有。




最後的是一張接駁的外灘全景。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